——归根结底,“创城”是为了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疫情之下,受影响最大的是中小微企业和普通就业者,急需要更宽松环境的也是他们。对临街小店和小商贩而言,在允许范围内扩大经营空间,就能够获得更多消费者,同时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而城市“烟火气”的回归,不仅方便了群众生活,更能有力促进零售、餐饮、旅游等行业加快复苏,进而带动消费和就业。
“保护与活化不能简单地提供产品和迎合受众,而是要覆盖价值阐释传播的原则、标准、路径、方法和产品整体流程”
——针对文化遗产利用如何避免过度商业化,《人民日报海外版》近日发表评论指出,从遗产资源的角度来理解,“不能过度商业化”涉及的保护主体非常广,涵括了各种类型的遗产地:既有文物和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和名村,也涉及自然遗产地、自然保护地和国家公园;“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意味着保护与活化不能简单地提供产品和迎合受众,而是要覆盖价值阐释传播的原则、标准、路径、方法和产品整体流程;我们回答如何“不能过度商业化”,也需站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站在充分应对全社会文化自觉需求的宏观背景下进行梳理。
“文保宣传不是利用文物表演,而是在保护文物基础上,体现文化保护的态度方法”
——近日,国内一档综艺节目中,一嘉宾关于文物修复的不当言行引发网友热议。对此,《中国青年报》发表评论指出,在通过各种演艺形式,为文物擦拭历史尘埃、接通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文物保护始终是不可后撤的底线。同时,文物可以亲近公众,但文物保护依然有很高门槛,也需更多专业力量介入。另外,在涉及文物节目的制作中,要充分考虑到文物运输、保存和展出过程,且不可在对文物保护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就匆匆忙忙从事有关传播工作。这样既伤害文物,也会淆乱人们对文物保护所应有的科学认识。
(本版编辑 龚立仁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