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28日
第08版:旅游报08版

二十五载痴心路 倾尽全力苦亦甘

——记山西省绛县紫云寺复建者白贤德

邢子琦 绘

□ 刘玉栋 郭柏林

山西大运高速和闻垣高速公路上,“紫云寺”的旅游指示牌格外惹人注目,天南海北的游客慕名而来,尽情领略紫云寺雄奇巍峨的琼宇宝殿、错落有致的楼阁亭榭、青翠欲滴的茂林修竹。当游客得知这座占地250余亩、拥有60多座楼殿亭榭,造价超亿元的寺庙是一位老者倾注了25年心血复建而成时,更是赞叹不已。

年逾花甲立鸿志

1995年正月的一天,已满花甲的白贤德把几位挚友请到家里,指着堆满院落的木石质雕刻和古建筑构件,推心置腹地说:“各位老伙计,大伙都晓得,我从小在庙里长大,后来在外面搞了几十年工艺美术,亲眼看到许多古代存留的庙宇殿楼被拆被毁,心疼得不得了,就用挣下的钱买下这些宝贝,想用它恢复老庙宇,把死物变活,为弘扬传统文化出把力。”

老友们担心这事“恐怕难干出名堂”,劝他安享晚年。在太原工作的儿子也专程赶回来劝阻父亲。

“这事我考虑清楚了,铁了心,是沟是崖我认了。”白贤德认准了的事,就一定会办到底。

此后不久,得知绛县南樊镇沸泉村青龙岭发现了唐代佛寺紫云寺的遗址,他马上赶到现场,很快就与所在村签订了复建古庙宇的合同。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白贤德组建起山西龙岩山旅游有限公司,而后将家中珍藏的古建筑构件和精美的木雕、石雕运到工地,复建紫云寺的序幕就此拉开。

变卖藏品保工程

施工期间,每天凌晨,白贤德便出现在借用的老乡家的临时厨房里,为几十位民工准备好饭菜,然后一头扎进工地现场指导;晚间,劳累了一天的工人们已经入睡,他还在挑灯夜战,绘制施工图直到月淡星稀,司晨报晓,每天休息时间不超过4个小时。对于年近古稀的老人来说,这需要多么大的精神毅力。

人常说:“一分钱难住英雄好汉。”除了时间、精力上的超常付出以外,白贤德还要面对资金上的困难,购买各种建筑材料、施工期间的人力成本,花钱像流水,几十万元的积蓄很快花完了。他又到处找熟人借钱,百儿八十元不嫌少。

一天下午,徒弟小姜提醒白贤德,“钢筋还没着落,要是买不来,就要停工了。”

白贤德下意识地摸摸口袋,皱起眉毛,跟徒弟说:“走,回家去!”小姜借来一辆摩托车,带着师傅,连夜赶回了10多公里外的白家涧村家里。白贤德走进堂屋,搬起了八仙桌上的一对花瓶。

小姜见状,大叫道:“爷爷,你咋舍得把它卖掉?”小姜跟随师傅多年,知道这对清中期周瑜打黄盖粉彩人物花瓶是师傅早年收藏的镇宅之宝。

白贤德眼窝里溢出泪水:“它再珍贵也是件死物,把它卖掉可解燃眉之急,也算对得起它了。”

次日一早,小姜陪着师傅找到一位藏友,用花瓶换了1000元现金,这才买回了所需的钢筋。

时隔不久,修建南山门及台阶需要大量水泥,白贤德在四处借钱无果后,不得不将自己心爱的多枚精美石料印章拿出来,卖了2000元,保障了工程如期进行。

巨额花费使昔日生活富足的白贤德陷入窘境。对此,他泰然处之:“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

主体工程完工后,为了节省开支,他又不顾年迈,爬上了数米高的木架,独立完成了多座房屋的雕刻、装饰与彩绘,复建的紫云寺流光溢彩,重现风姿。

经过多年努力,白贤德终于完成了山门、影壁、大雄宝殿、弥勒殿、藏经阁、逸馨楼、状元亭、书月楼、财神庙等18座建筑的复建工作,使千年古寺紫云寺重现人间。

2007年6月9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多位高僧、历史学家、游客等数以万计的人流涌向紫云寺,见证紫云寺复建落成。紫云寺自此名声大振,成为晋南重要的佛教圣地和文化旅游景点之一。

竭尽全力扩规模

紫云寺开放后不久,有游客反映:“紫云寺好是好,可就是规模较小,看点太少。”这让白贤德下定决心扩大紫云寺规模。他请来山西省有关部门设计了《紫云寺整体开发规划》,计划在复建紫云寺的基础上,扩建中寺、上寺、塔院,使紫云寺规模扩大数倍。

而此时的紫云寺虽然有些门票收入,却远远不够扩建工程所用。

路是人蹚出来的,白贤德迎难而上,采取多种办法筹措资金。他先是找到县里有关部门,请求帮助在省里立项,争取扶持资金。而后,又主动与在太原办公司的儿子沟通,给他讲复建紫云寺的意义和前景,后来,每年儿子都拿出数百万元支持父亲的事业。与此同时,他还广泛争取社会参与,先后与当地多名知名人士协商,动员他们捐钱捐物。

为了省钱,他承担起扩建景区的设计、雕刻、彩绘、美化等工作。施工过程中,通过低价收购古建、实行小段包工的方式,降低造价、减少费用,确保了扩建工程有条不紊地进行。

修建印月湖景区时,当地古建队要价30万元,白贤德采取土洋结合的办法,自行做防渗处理,仅花费10万元就完成全部工程。

上寺三圣殿景区是紫云寺的重点工程,白贤德运用毕生所学,严格按照我国古代传统建筑风格,整体规划、分步施工,短短一年多,就建造出牌楼、影壁、钟鼓楼、献殿、主殿、藏书楼、道院等23座殿宇的建筑群,成为紫云寺的点睛之作。

在热爱国学的白贤德看来,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国粹,紫云寺除了弘扬佛教知识、展现古代建筑的神韵之外,还应成为传播国学的场所。于是,他在寺中开设了“玄文诗馆”,把20世纪50年代偶尔得到的清康熙年间刻本《玄文诗》的60个图案、260多首诗词全部放大悬挂于厅内,供游客鉴赏。

玄文诗又称“回文诗”,是我国古代特有的文体,其内容包括名人佳丽、风华月貌、山水花鸟、天文地理。该文体巧妙地把诗文嵌在各种吉祥图案中,可顺念、可倒读,可拆、可并,可垒读、可穿插,可谓句中有句,奇处出奇,堪称天衣无缝,令人拍案叫绝。由于此馆在全国独一无二,多家媒体慕名采访,引起世人关注。

2017年,为了使珍贵的玄文诗永久流传于世,白贤德又在寺中修建了一座广场,把所有玄文诗及图案镌刻在石头碑上,竖立于广场周围,成为该寺一道亮丽的风景。

近日,笔者再次来到紫云寺。精神矍铄的白贤德把笔者领到寺庙的最高处,指着正在建设的工地说:“这里是紫云寺的佛塔景区,我打算在中心位置建一座13层高56米的佛塔及附属设施。此塔建成后,将成为紫云寺的标志性建筑,在山西省内也算是比较高大的佛塔了。到那时,紫云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会越来越大。”

2020-05-28 ——记山西省绛县紫云寺复建者白贤德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68815.html 1 二十五载痴心路 倾尽全力苦亦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