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叶艳莉
与宁波老外滩的相遇,是一场邂逅。车子往旅馆开的时候,不经意看到了“老外滩”的牌子,心中动了动。
心动不如行动,况且旅馆离老外滩也很近。第二天起了个大早赶去。清晨的老外滩,褪尽一夜的繁华,店铺都静静地关着,路上几乎看不见行人,静谧祥和。踏入步行街区,一股特殊的韵味扑面而来。这韵味里,有着异域的情调、中式的底蕴、时尚的气息,调和在一起,如一杯鸡尾酒般层次丰富、回味悠长。
步行街用石片铺成一轮轮的水波,让人的心也跟着荡漾。老旧的石缸、石槽、石臼里鲜花盛开,一盏又一盏红灯笼从屋檐垂下,古色古香的木桌木椅沿街摆开,装饰的酒瓶与吉他透露出酒吧与音乐的消息……中西古今水乳交融、两两相望,充满情趣,落在心湖里,不由泛起阵阵涟漪。步行街两侧有许多小巷,拐进去,眼前常常一亮,或是一堵粉墙藏着一个精致的院落,或是密中有疏留一方小小的广场,或是一把把遮阳伞围出一片室外雅座,时不时地给你一个小惊喜。
且行且看,一路流连,一栋三层洋房映入眼帘,气派不凡。转角立面转出优美的弧形,二层沿街挑出露台,栏杆装饰着白色的瓶式立柱,墙面上一列列科林斯式壁柱塑造出强烈的欧式风格,窗台下的浮雕装饰使建筑更加精美华丽。门旁一块标牌显示,洋房为宁波商人朱旭昌1935年建的私宅。由于朱旭昌起家于上海,因此该建筑带有明显的20世纪30年代上海里弄洋房特征,西化的门楼之后是一方小小的天井,这种露天但又封闭的空间使住宅与自然——阳光、雨水、绿化得以密切联系,平添了亦内亦外的特殊空间感。整栋建筑为30年代建筑中空间元素和视觉元素完美组合的典型代表。
朱旭昌是宁波镇海人,早年投资创办宁波锦华行,经营英国亚细亚石油,在宁波、绍兴、台州等地城乡遍设分号。投资上海大统被单厂、太乙味精厂、好华氏皂烛厂,并投资宁波福利、益康钱庄,任经理。1941年兼任宝丰保险公司宁波监理处监理,宁波总商会会董、执行委员,宁波市政府建设委员会委员,宁波商会监察委员、常务委员、宁波钱业公会常委委员,上海钱业公会第十四届常务理事,全国钱庄业同业公会联系会理事。“百年老楼且听今日脚步,三江柔波融汇中西潮汐”,朱旭昌与朱宅,把一段“宁波帮”闯荡商界、开放进取、融汇中西的历史静静沉淀。
朱宅前就是老外滩江岸了。老外滩位于宁波市中心,是甬江、奉化江和余姚江三江汇流之地,唐宋以来就是最繁华的港口之一。鸦片战争失败后,按《南京条约》,宁波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于1844年正式开埠,其开埠历史在国内“外滩史”上属于最早一批,比上海外滩还早20年。至20世纪初,宁波老外滩已变成了繁华一时的洋场,领事馆、教堂、巡捕房、银行、洋行、码头,轮船公司、夜总会、饭庄、戏院……五方杂处,热闹非凡。宁波的近代商帮则利用外滩这一通商口岸所带来的发展机遇,纷纷创办轮船公司,修建码头,以上海、宁波为基地,从事对外经济活动,《鄞县通志》称:“至五口通商后,邑人足迹遍履全国、南洋、欧美各地,财富日增”。老外滩,成了中国近代史上著名四大商帮之一(晋、徽、宁绍、潮汕)宁波商帮的起航地。
如今,历史的风云散去,江岸边已成为市民游客休闲的好去处。江水脉脉,江风轻轻,站在沿江边长长的木质观景平台上依栏眺望,都市风光如画卷展开。在休闲椅上坐一下,喝喝茶、看看风景,在记忆与现实的交错中感受历史的变幻、城市的脉动,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不能错过的,还有附近的江北天主教堂。江北天主教堂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2006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瘦长的高塔、尖形的拱门把人的视线拉向天空,营造出向天的神圣感。圆圆的玫瑰窗华丽大气,繁复的雕刻细腻精致,外立面以素雅的青砖为主,用明媚的红砖作边框、线条等点缀装饰,使建筑层次丰富,色调优美,富于变化。据史料记载,天主教堂是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由浙江教区的法籍苏主教兴建,光绪二年(1876年)扩建为主教常驻堂,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增建钟塔。整座钟楼(包括琴室),由大堂、主教公署、本堂区及寝室、更衣室、藏书楼、慈母堂、印书房等组成,宏伟壮观,是当时江北岸最高的建筑物,成为宁波一个地标。
朱宅、严氏山庄、和德坊、江北天主教堂、宏昌源号、江北巡捕房旧址、浙海关旧址、宁波邮政局旧址、英国领事馆旧址……一座座穿越了潮起潮落的建筑,把老外滩打造成百年宁波城市发展的重要见证地。在东西方的碰撞中,奋斗与挫折、光荣与梦想,交融与排斥,屈辱与辛酸……五味杂陈,有太多的故事。如今,老故事已经成为记忆,新故事正在上演,演出国际化的多元风情,演出时尚的动感魅力,演出诗意栖居的浪漫情怀。
小贴士
地址: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三江口甬江大桥旁 景点:庆安会馆、天一阁、月湖公园 美食:宁波炒年糕、熏鱼、宁波汤圆、鱼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