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萍 唐秀海
4月8日,广西百色市乐业县同乐镇火卖村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100多名来自百色的自驾车车友和8辆旅游大巴车的游客一同开启他们的“地心之旅”。这一行人的到来,为因新冠疫情停滞数月的百色乡村旅游按下了“启动键”,让人看到了前方浓浓的暖意。
从南部独秀到全域开花
说起百色的乡村旅游,首先要提到的就是靖西市。作为百色较早发展旅游的地区,多年来,靖西形成了旧州绣球街、通灵大峡谷、古龙山峡谷、鹅泉、渠洋湖等一批知名景点和端午药市等一批品牌节庆活动。多年来,作为广西“南国边关秘境游”经典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靖西的一枝独秀让百色乡村旅游南强北弱东西不突出、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越发凸显。
其实,百色境内乡村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类型多样。南面的靖西、那坡、德保边关风情独具,东部的平果、田东、田阳县物产丰富,西部的隆林、田林、西林县多民族风情浓郁,北部的凌云、乐业县山奇水秀,气候凉爽,中心城区右江区红色遗迹众多,休闲农业基础良好。
近几年,随着西北部的乐业、凌云、田阳等地乡村旅游逐渐兴起,这种局面终于得以改善。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百色成功打造了以田阳露美片区、靖西旧州、乐业火卖村、右江区平圩村、凌云金保村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区(点),有效改善了农村的基础设施、村容村貌,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进步,乡村旅游逐渐成为百色市旅游发展的新热点。
乐业县火卖村的农家乐从2003年的两户发展到现在的16户,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10万人次。“以前我做些小生意,一年下来家庭收入才4000多元,生活十分贫苦,属于村里的特困户。”火卖村村民邹德瑾说。通过经营农家乐,如今,邹德瑾的年收入达到12万元。
近年来,火卖村建成了“一洞三坑”景观以及速降点、攀岩、观音洞、观音山等4条步行道和山顶的2个观光亭、3个专业摄影平台等,被评为广西四星级乡村旅游区。
在大石围天坑群景区、龙云山故事小镇等一批景区点的带动下,2019年度,乐业县完成旅游接待人数334万人次,同比增长30%;旅游总消费34.07亿元,同比增长35.61%。
从零敲碎打到融合发展
今年五一假期,百色市凌云县伶站瑶族乡浩坤村浩坤湖风景区迎来了一拨又一拨自驾车游客。村民韦立新家收拾一新的好客客栈迎来了客人,村民张大妈的商店里新上了鲜鱼和土特产,村民罗万兵和韦氏凤也重新在景区开起了观光车、做起了保洁员……旅游的生机正在这个群山环抱的景区里慢慢恢复。
近年来,凌云县把发展旅游作为富民强县的新战略,把休闲、运动、养生作为旅游品牌大力培育。浩坤湖旅游的开发,就体现了融合联动发展的思路。
连续多年,乐业、凌云两县依托地理优势,联合承办了全国徒步大会等多项户外体育赛事。凌云县还修了一条浩坤湖环湖栈道,全长48公里,实现了浩坤湖与县城景区间的联动发展。每年,这条漫游骑行路线都吸引着大量骑行和徒步爱好者。而浩坤湖旅游的开发也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浩坤村三合屯村民劳远飞将自家一楼改成了零售商店。“卖些从湖里钓来的鱼,平时开车送村里的孩子上学,日子是比以前好多了。”劳远飞说。游船驾驶员韦师傅原本是贫困户,如今他驾船带游客观光,一年收入3万多元,已于2018年顺利脱贫。
据了解,结合环浩坤湖建设,凌云大力发展农家乐、民宿等特色产业,吸纳了当地157名贫困群众参与景区建设、运营。从事游船驾驶、保洁和安保等工作的贫困户,人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当地还成立了旅游产业、生态养鱼合作社,按照“村集体+合作社+产业+农户”的模式,发展种植、养殖和旅游等产业。当地农民不仅可以获得景区总收入10%的分红,还可以通过在景区里销售农特产品“自主创业”。
据百色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刘序畅介绍,百色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鼓励和引导企业、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旅游,旅游开发与农业、渔业、林业、体育等产业相互结合,协调发展,产生了1+1>2的效果。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区(点)有效带动了当地群众参与乡村旅游开发,享受旅游发展红利。
乡村旅游的兴盛也带动了百色民宿业快速发展。特色民宿在百色市区、靖西、德保、乐业等地遍地开花,成为百色旅游业的一大特色。如今,靖西旧州景区和百色市区的鹅城水岸文创园已经成为两大民宿聚集地。
从风物特产到真金白银
百色市水土资源优异,是我国有名的亚热带农产品基地,广西北上果蔬专列的重要发车地。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百色通过建设一批特色旅游示范村屯、星级乡村旅游区、农家乐,引导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一家一艺”,推动形成以点带面、点面连线的发展格局,着力构建一批“吃、住、行、游、购、娱”服务体系完备的乡村旅游集聚区或旅游带,逐步形成一条集产、供、销于一体的旅游产业链,让当地特色农产品卖出好价钱。
地处田阳县南部石山区的五村镇巴某村是“十三五”深度贫困村。近年来,该村依托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等自然资源,重点实施游客服务中心、民宿户、桃李景观园等旅游开发项目,着力打造“18°巴某凉泉度假村”。巴某村村民合作社与华润五丰公司签订了巴某村旅游项目合作协议,合作期限10年。自2018年10月1日起,合作社每年可获得收益35万元。其中,20万元归民宿户所有、15万元作为村集体收入。如今,巴某村已建成既有观赏价值又有经济价值的桃李基地500亩,还利用桃李基地间种油菜花,发展基地周边油茶、柑橘、蜜柚种植,仅2019年年初油菜籽收益就达25万元。
村民谭志伟是巴某村的返乡创业者之一,他将自家房屋改造成民宿,与他一样开办民宿的共有9户村民。他们的民宿项目通过“村民合作社审核,旅游部门服务建设,专业团队经营管理,年底保底分红”的方式,运营后为村里提供了30个就业岗位。谭志伟还种了1000多株三华李,跟着合作社养鸡,实现多种渠道增收。
据了解,目前,百色有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5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自治区三星级以上乡村旅游区20家、星级农家乐49家。2019年,百色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5592.35万人次,同比增长32.60%;旅游总消费628.2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92%。近年来,百色市启动旅游扶贫开发的贫困村达90个,旅游扶贫助推64个贫困村脱贫,带领5万多名贫困群众致富。
刘序畅说,百色市正在积极打造“一横一纵一面”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一横”即右江河谷百里乡村旅游长廊,“一纵”是靖西—德保—凌云、东业以奇山秀水、田园风光为主的乡村旅游纵轴,“一面”是在西林、隆林、田林打造以民族风情为主的乡村旅游体验区。“这个布局点线面结合,有重点、有支持、有带动,百色市的乡村旅游正在全域化协调发展,差异化特色品牌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