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13日
第04版:旅游报04版

广东增城:绿阴幽草胜花时 全域旅游显活力

低眉春已逝,抬头夏伊始。初夏的阳光驱散疫情的阴霾,文旅行业按下启动键,日渐回暖复苏。“五一”期间,广州市增城区在做好科学防疫工作的同时,大力促进文旅市场“升温”,全区接待游客38.7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748万元。

增城区文旅市场疫后得以平缓复苏,与其近年来在全域旅游上的精耕细作密不可分。自2016年启动“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以来,增城区从管理机制、产品供给、旅游治理、服务配套、环境整治、产业融合方面着手,积极推进创建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增城区共有8家国家A级旅游景区、8家星级酒店,还有563公里绿道、323家“万家旅舍”、257公里生态景观林带、12家森林公园、30多家生态公园遍布区内各镇,各类旅游要素有机融合,基本形成了全域旅游发展大格局。

文旅复苏赋新能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渐趋于平稳,增城区各景区也从全面暂停到稳步重启,白水寨旅游区、二龙山花园、1978电影小镇、增城文化公园4家景区已经复工复产。增城区各景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推出了相关优惠措施及特色活动吸引游客。“五一”假期,增城区二龙山花园景区举办徒步露营活动,1978电影小镇举行汉服游园秀,七彩澳游世界园内举行中澳特色DIY等活动。这些景区的活力复苏是增城区旅游复苏的一个缩影,与此同时,风景如画的增江画廊、蜿蜒旖旎的增城绿道、温馨惬意的“万家旅舍”……“全景”增城正在徐徐展开全域旅游多彩画卷。

日前,增城区结合绿水青山的核心优势,推出9条精品康养洗肺旅游线路,邀请游客到增城区康养洗肺,推动文旅和消费市场复苏。据了解,9条精品旅游线路涵盖生态康养、文化体验、户外运动、乡村、民宿、温泉、美食等不同主题,这些精品旅游线路充分展示了增城区文化旅游内涵,有助于提升增城区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推动增城区全域旅游发展。

除了推出一批特色文旅线路,增城区龙头项目培育也有了新进展。今年4月,广州市首个澳大利亚文化主题生态旅游区——七彩澳游世界在增城区朱村开园,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往观光。据了解,七彩澳游世界项目计划分三期推进,其中,项目首期占地约2632亩,目前已建成包括荔枝部落、袋鼠部落、袋鼠乐园等游乐区域,打造了七彩花海、澳洲动物园、澳洲探险科技园、马术体验场、彩虹滑道、自然科普展等观光景点,并正式投入运营。七彩澳游世界充分利用园区周边的自然环境优势,融合三大产业,是增城区发展特色旅游产业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助力增城区旅游产业从单一向多元发展。

文旅市场的复苏,进一步赋能增城区全域旅游的高质量发展。依托国家4A级旅游景区白水仙瀑景区,增城区引进了华侨城集团投资100亿元建设白水寨创意山水文旅小镇项目,力争5年内创建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打造广州世界级文旅产业地标。目前白水寨创意山水文旅小镇创5A工作已全面启动。此外,还引进了投资22亿元的森林海旅游度假区项目,目前以广州森林海温泉度假酒店为主体的一期项目已正式对外营业。

精耕细作谋新局

从单一景区到全域旅游、从单一产业到多元发展,如今,增城区乡村游、文化游、绿道游正全面开花,全域全景美如画。为了充分挖掘旅游资源、提升旅游品质、助力乡村振兴,增城区坚持规划先行、抓好顶层设计,先后编制了《广州市增城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广州市增城区万家旅舍发展规划》《广州市增城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等规划文件,为全域旅游发展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增城区以全域旅游为引领,将旅游特色元素融入经济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以山水风光、历史、生态、休闲为主题,加强旅游业与工业、农业、文化、体育、康养等相关产业的有机结合,拓展旅游产业链,实现全域旅游融合发展。“旅游+信息化”通过建设旅游大数据中心,为增城区今后在客源分析、产业发展、市场监管等方面提供客观、科学、有效的依据,助力旅游产业宏观调控和政策制订。“旅游+农业”助力增城区创建成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评定了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单位以及20家乡村亲子游示范单位。通过举办荔枝文化旅游节、网络荔枝节等,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提升增城区农产品知名度。“旅游+工业”方面,增城区新增广州市第六资源热力电厂、国际印章文化产业园、天天洗衣世界文化博物馆等工业旅游点,推动旅游与工业的融合。

此外,增城区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旅游标准化建设和智慧旅游等方面下足功夫,积极探索全域旅游发展新路子,促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期间,增城区全面更新旅游交通标识牌;在重要旅游节点以及重点历史文物保护点等44处增设景点景物介绍牌;在旅游集散点及主要旅游道路沿线等设置全域全景图共40处;建设了1个旅游集散中心和3个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同时,完善旅游厕所建设,2018年—2019年共建设43座旅游厕所,为游客创造了便捷、舒适的旅游环境。通往景区的交通网络也越发便捷,增开了通往白水寨景区、何仙姑景区、小楼人家景区、二龙山景区等主要旅游片区的旅游专线,形成外通内达的旅游交通网络。

除了在景点资源上发力,增城区更是形成全域皆景的景观。从2002年起,增城区通过实施公园化战略等系列强力措施,保护了北部800平方公里的绿水青山,为增城区全域旅游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增城区又印发了《广州市增城区生态修复规划研究》等十余个政策文件,整治环境、治理污染、提升生态宜居乡村品质,为全域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生态环境。

共建共享绽新花

在推进全域旅游过程中,增城区还通过全社会参与,从环境整治、旅游富民、成果共享、文明共创等方面推进全域旅游共建共享。目前,增城区已建成350家公园以及10多个美丽乡村群,新增和改造绿化面积达到2358万平方米,惠及群众达69.5万人,已建成的园区全部免费对外开放,让广大群众共享旅游发展红利,共享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美丽生态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增城区“生态名片”的增城绿道不仅是游客观光消费之道,也是市民休闲健身之道,让全域旅游发展成果全民共享。增城区绿道总长563公里,绿道主干道由南部直达北部,纵贯全区。支线延伸至各旅游村、旅游景点、公园等,形成纵横交错的绿道网。绿道网以“藤结瓜、瓜连藤”的模式,将增城区城乡、田园、旅游节点、旅游接待点等紧密组成一盘棋,成为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脉络。

随着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市民游客共创共享蔚然成风。增城区通过“万家旅舍”品牌激活“沉睡农房”,旅游富民效应凸显。截至目前,增城区共有“万家旅舍”323家,其中民宿173家,形成了高、中、低端全方位发展的完整住宿体系,这既能满足不同消费人群的需求,同时也让不少农户利用闲置房创业,实现增收致富。

此外,以“万家旅舍”建设为基点,整合本地自然生态、乡村民俗等资源,探索“景区+民宿”等创新发展模式,打造精品旅游路线,带动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增城区有仙村镇“仙进奉荔枝现代农业产业园”、小楼镇“迟菜心现代农业产业园”、石滩镇“广州幸福田园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增江街“创鲜番石榴农业公园”等现代农业产业园。2019年创建了增城迟菜心、增城仙进奉荔枝、广州市幸福田园蔬菜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申报创建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5个,促进了旅游与农业相互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增城区荔枝节采取“1+N”的模式(即1个主会场,N个分会场),同时举行了三届旅游商品创意大赛活动,提升全民参与度,实现全民共享。夏日已至,即将迎来蝉鸣荔熟之时,增城区全域旅游建设也迎来了丰收时刻。从景区到乡村、从游客到居民,增城区全域旅游“面子亮、里子美”,人人都是风景线,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是推动者,人人都是受益者。

(郑宏敏/文 广州市增城区旅游发展中心供图)

2020-05-13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68425.html 1 广东增城:绿阴幽草胜花时 全域旅游显活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