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玫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莫高窟从1月24日起暂停开放。敦煌研究院推出的“云游敦煌”等线上文旅服务产品,使敦煌、莫高窟从未远离人们的视线,富有创意的数字文旅产品不断激发着人们探访敦煌的意愿。五一假期,“云游敦煌”让不能亲临莫高窟的年轻人过了一把“云”游瘾。
“我去年3月去敦煌旅游,感觉特别好,尤其是莫高窟,令人震撼。五一前得知莫高窟还不能开放,觉得有些遗憾,但这是疫情防控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也是为了公众的健康和安全。宅家抗疫的日子,朋友之间会推荐线上资源,我关注并向朋友们推荐了不少与敦煌有关的公众号。希望疫情早日结束,更多游客可以到敦煌实地感受莫高窟的魅力,有了在线上了解到的知识再去实地探访,会更有收获。”80后西安游客小杨对敦煌情有独钟。
“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九色鹿》的故事。在‘敦煌动画剧’系列里看到《神鹿与告密者》,真是很惊喜。让人开心的是,还可以选择动画剧中的一个或多个角色进行配音,也可以邀请亲朋好友分饰不同角色,合作完成故事配音。我很喜欢配音,试了试挺有趣的,还推荐给了朋友。”95后北京女孩小周说。
记者打开“云游敦煌”小程序,进入“敦煌动画剧”,点开《神鹿与告密者》,听到的是来自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的配音。记者选择为九色鹿配音,共计27秒钟的4句话,看似简单,第一次录起来却还是有点难度。录完可以预览,不满意可以重新录制,满意了可以生成海报分享给朋友。
据报道,敦煌研究院联合腾讯推出的“云游敦煌”小程序上线两个月,浏览量累计突破1200万人次。“云游敦煌”小程序是敦煌壁画数字化的科技探索,而把敦煌经典壁画转化成生动活泼的动画,为敦煌文化的数字内容创新做出了重要探索,通过观众可以参与的动画剧这种“新文创”,进一步拉近了敦煌文化与公众尤其是与青少年群体的距离。
目前上线的敦煌动画剧有《神鹿与告密者》《太子出海寻珠记》《谁才是乐队C位》《仁医救鱼》《五百强盗的罪与罚》五集,每集不超过5分钟。《神鹿与告密者》源于莫高窟第257窟的“九色鹿”,《太子出海寻珠记》出自莫高窟第296窟的“善事太子”,《谁才是乐队C位》取材于莫高窟第112窟的经典“反弹琵琶”,《五百强盗的罪与罚》讲的是莫高窟第285窟的“得眼林”五百强盗成佛的典故。创作团队为了致敬英勇战“疫”的白衣天使,想制作一个歌颂医者仁心的作品,敦煌研究院的老师推荐了壁画里“流水医生”的故事,于是有了动画剧《仁医救鱼》。
据了解,敦煌研究院与腾讯于2017年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启动了“数字丝路”计划,通过文物的保护和传播、文化价值的挖掘和梳理、文化IP的演绎和活化三个层面,打造敦煌数字文保解决方案。此次双方共同打造的敦煌动画剧,是将敦煌文化IP融入年轻人喜欢的动漫、影视等流行文化形态中,结合公益、游戏、音乐、动漫等数字创意方式,创造性地转化敦煌文化,推动其传承与弘扬。
“由敦煌动画剧,我开始探秘‘云游敦煌’的各个板块,关注和敦煌有关的公众号,就像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宝藏。现在的‘字在敦煌’‘人间日历’,之前的‘敦煌壁纸’‘敦煌岁时节令’都很有意思。在‘敦煌说’看到《金玉珠翠:壁画里的美丽人生》这篇推文,觉得好美,分享给了学服装设计的好朋友。我们都希望将来能到莫高窟亲眼看一看。”小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