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厉新建
近日,一些旅游景区在恢复开放期间出现大量游客聚集拥挤的现象,引起广泛关注。总体来看,旅游市场需求旺盛,但疫情防控仍需谨慎,不能有丝毫放松。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要求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既要分区分级推进复工复产,也要回应人民群众走向户外、走进景区的诉求,这也是社会心理修复的有效手段。
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严格规范解禁后旅游景区管理,确保旅游景区安全有序开放,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关于做好旅游景区疫情防控和安全有序开放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非常及时,很有必要。当前防控成果来之不易,还需持续加强防控。为此,各地要“三箭齐发”,建立督导机制、健全应急机制、完善联动机制,保障旅游景区科学防控、严格管控,有序开放、安全开放。
要建立督导机制,压实主体责任。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关于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同时积极有序推进复工复产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推动服务业复工复市,低风险地区由经营者自主决定复工复市时间。中央给了各地主管部门和经营主体一定的自主权,这也意味着各地要切实担起主体责任。
疫情暴发以来,大部分旅游景区已关停多月,在恢复开放过程中客观上会存在市场需求集中释放、供需矛盾较为突出、疫情传播风险增加等问题。特别是在“全国性文体活动及跨省跨境旅游等暂不恢复”的情况下,人民群众对省域内知名旅游景区的短时需求会激增,加之有些地区为活跃市场、加快推动旅游业复苏推出了一系列鼓励性政策,旅游景区更容易面临客流激增带来的管理方面压力。
为此,各地要科学研究、系统谋划、妥善安排,稳步、适度、有序开放旅游景区特别是开放型景区,督导景区落实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旅游景区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要求,做好通风消毒、健康监测、出入管控等工作,落实好员工个人防护,严格控制游客密度,避免旅游景区成为疫情防控新的风险点。
要健全应急机制,严防安全事故。《通知》明确了旅游景区科学防控的各项重点工作。旅游景区要完善预约制度、推行分时段预约、前置客流管控、严控客流超量、严防客流聚集、严格筛检措施、优化线路规划、加强巡视排查,同时多渠道发布信息,加强引导,切实保障景区安全有序开放。
对于疫情防控及其次生灾害,绝不可掉以轻心。一方面,旅游景区要积极响应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细化分解、各岗分责、全员协同,落实落细疫情防控应急流程和处理预案,做到精准防控;另一方面,要积极做好常规化旅游安全防范,避免因设备故障、器材老化、灾害天气等原因导致的旅游安全事故。只有这样,才能既守住疫情防控的防线,又守住旅游安全的防线,打赢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的“双线大战”。
要完善联动机制,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旅游作为综合性消费方式,涉及文化和旅游、交通客运、卫生健康、信息传播等多领域,相关主体要充分认识到旅游消费是地区经济活力的重要体现,同时大规模的旅游流动也是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环。低风险地区不能因疫情防控需要而采取“一禁了之”的态度回应人民群众的正常旅游需求,相关部门也不能因旅游消费不属于管辖范围而“一甩了之”。只有各相关部门针对旅游业恢复运营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建立健全联动机制,才能在突发事件面前做到信息畅通、管控有力、防控精准、处置及时、救援到位,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打赢部门协同整体战、打赢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
“疫去春来,江山多娇”,旅游已成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让我们共同努力,做好旅游景区疫情防控和安全有序开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