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01日
第21版:旅游报21版

春暖花开 “洞”香自来

四月一日国家5A级旅游景区本溪水洞邀您来

国家5A级旅游景区辽宁本溪水洞景区积极响应国家及省市号召,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做好复工复产工作,核心景区“水洞、旱洞”于4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辽宁本溪水洞景区为迎接游客的到来做了大量扎实细致的工作,景区领导高度重视复工复产工作,在开门迎客前进行多轮复工复产检查及疫情防控、员工管理等准备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精准筛选返岗员工、全面排查问题隐患、及时制订复工复产预案,并进一步强化人员防护、安全培训、消毒管理等工作,坚持抗击疫情和安全生产“两手抓、两不误”。

五大措施

一、抓牢抓好疫情防控措施。本溪水洞景区有序恢复开放后,外来人员流动性增加,疫情防控形势更加复杂,要全面开展消毒、清洁等工作,尤其是在使用洞内游船、游览车时控制乘客量和乘坐间距,严格做到出船/出车一次,消毒一次。

二、严格规范员工内部管理。做好景区员工上岗前体温测量,落实戴口罩、勤洗手、保距离、错峰上下班、不集中就餐等相关措施。

三、积极做好市场促销方案,满足广大市民的旅游出行愿望。

四、本溪水洞景区取消窗口售票,实行网上实名购票制,通过大数据手段掌握游客基本信息,对入园游客进行体温测量和登记,确保游客游览安全。入园游客需搜索“辽事通”直接下载或扫描二维码下载安装客户端,注册登录后,如实填报相关信息,确认提交后,系统将根据健康风险等级,自动生成红色、黄色、绿色“健康码”。景区安排专人负责采取“亮码(扫码)+体温测量”方式进行管理,所有进入景区的游客必须配合扫码。

五、为防止人员聚集,景区将严格控制客流量,控制景区实时人数,确保游客安全。

同时,本溪水洞景区切实加大洞内游船、游览车、候车亭、游客中心、景区步行道、卫生间、休息座椅、栏杆等公共区域和服务设施的消杀力度,确保景区环境的卫生整洁,为游客营造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

资源禀赋

本溪水洞景区是以展示自然地质溶洞景观为主的旅游景区,由本溪水洞地下暗河、旱洞、中国地质博物馆本溪馆、硅化木石林园、太子河水上娱乐中心、玉京山生态园和胜地民族风情园等景点组成,规划面积10.6平方公里。

本溪水洞是四五十万年前形成的大型充水溶洞,洞内分为水、旱二洞。水洞全长5800米,现已开发2800米。水洞面积3.6万平方米,空间40余万立方米,最开阔处高38米,宽70米。洞内空气通畅,水流终年不竭,每昼夜流量1.4万立方米,平均水深2米,最深处7米,洞内恒温12℃,冬暖夏凉,一年四季皆可游览。

春季,洞前开满各种鲜花,十里芳香,萦绕于心;夏季,酷暑难耐,在洞中可以感受冰清般的习习凉风;秋季,洞外的红叶遍布山野,浪漫清新;冬季,本溪水洞雾凇是本溪冬季旅游资源中最具特色的景观,由于受冬季不同温差的影响,本溪水洞景区特别是洞前区周边会时不时地出现“千朵万朵梨花开”的雾凇奇观,晶莹剔透、波澜壮阔的奇特景观为本溪冬季旅游增添了唯美的一笔。

中国地质博物馆本溪馆作为本溪国家地质公园的主园区,让本溪市斩获唯一以城市命名的文博殊荣,馆藏的本溪甲龙、中华龙鸟等国宝级化石举世罕见,国家级珍贵标本30余件、珍稀标本3300余件。硅化木王国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硅化木主题公园,展出500多棵一亿四千万年前世界珍稀的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硅化木化石。

探秘之旅

区域,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这种溶蚀作用至今仍在继续进行。可以想见,再经过几百万年之后,本溪水洞的奇特景观将更为绚丽雄伟。本溪水洞硫磺泉拥有对人体有益的21种矿物元素,属于国内罕见的高矿物元素温泉。硫磺泉具有软化皮肤、溶解角质、灭菌、杀虫作用,可以使皮肤美白光滑;能促进关节浸润物的吸收,缓解关节韧带的紧张。泉水中所含胶状硫磺分子微小,易进入体内组织,起到类似触媒作用,使体内的废物由皮肤和肾脏排出体外。

本溪水洞景区内著名的景点——古刹金钟,是由于洞顶的水在慢慢向下渗流时,水中的碳酸钙逐渐沉积在洞底而形成的石笋,钟上的绳索似连非接,隐约相连,隐约相差1厘米,经过洞穴专家测算,水洞石笋的生长速率为100年6.76毫米,因此可以推测,还要经过147年才会连接无缝。

本溪水洞景区中的斜塔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更倾斜,是由于地基不均匀下陷造成的,水洞的斜塔原本是直立在岸边的一个大石笋,但由于石笋的根基不稳,受到地下河水不断侵蚀,石笋底部的物质被掏空了,致使石笋发生了倾斜。

一、本溪水洞地质成因

本溪水洞的形成经历了极其漫长的历史过程。远在古生代中奥陶纪,也就是四亿五千万年前,这个地方还是一片浅海,大量的石灰岩被海水带到这里,沉积下来。在以后的过程中,经历了5次剧烈的地质构造运动,尤其是7000万年前的燕山造山运动,使本溪不仅由浅海变成陆地,而且在沉积的石灰岩中产生了大大小小的裂隙。距今40万-50万年以前的中更新世早期,汤河在流入太子河河段时,河水渗入奥陶系灰岩含水层裂隙之中,在裂隙潜流条件下溶蚀着石灰岩,使裂隙不断加宽加大。这个过程持续10多万年,到距今约30万年以前的中更新世中期,逐渐形成了水洞的雏形。

二、本溪水洞开发历史

本溪水洞原名“谢家崴子洞”,传说清朝康熙年间,村里有一位叫谢老疙瘩的农民被债主逼债,逃入这个黑黑的洞内,躲过了灾难,这个洞也就被人称为“谢家崴子洞”。上世纪80年代本溪水洞景区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1981年由本溪市园林处着手开发。1983年5月1日正式接待游客,同年8月,本溪水洞正式定名,并一直沿用至今。

三、本溪水洞科普知识要点

本溪水洞景区现已开发2800米,洞中水每昼夜的流量为1.4万立方米,洞中水主要来源于本溪县境内的小汤河,它与上游地表水和部分地下水汇合,由银波洞和旱洞的潜流洞流出,汇入本溪人的母亲河——太子河。水的来源有三:源于汤河水的直接补给;源于汤河河床覆盖层下的奥陶系灰岩含水层的岩溶水补给;源于水洞两岸的寒武系、奥陶系灰岩含水层的岩溶水补给。

“洞浅可有风,洞深当无风”,可是在本溪水洞幽深的九曲银河中返航时,却会感到清风拂面,凉爽宜人,这微风从何而来,也就是说,洞中空气来源于何处?据科学家测定,洞中空气来源有三:一是从水洞和泄水口进入洞内,二是通过岩石裂隙进入洞内(北极宫大裂隙),三是伴随渗水进入洞内。空气受气压温差影响,产生流动。由于洞身又高又大,洞内空气与洞外空气已形成一个周而复始循环不已的风带,源源不断地供给洞中新鲜空气。

本溪水洞是研究北方喀斯特地貌的典型

荣誉之旅

从默默无闻的深山隐者到闻名遐迩的旅游景区,本溪水洞景区以其独特的景观被誉为“北国一宝,天下奇观,世界罕见”,成为辽宁众多旅游品牌中的璀璨明珠。钟乳奇峰景万千,轻舟碧水诗画间;钟秀只应仙界有,人间独此一洞天。本溪水洞景区从1983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目前已接待了来自120个国家和地区千余万人次的游客。

1992年成为国际洞穴协会会员单位;

1994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2005年8月,成为本溪国家地质公园主园区;

2005年10月,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旅游洞穴”;

2009年,被列入《第二批中国国家自然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

2015年,荣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16年被评为“全国十大旅游名洞”;先后入选“中国最美的旅游洞穴”“中国最具潜力的十大风景名胜区”;

2018年6月12日被世界纪录认证机构(WRCA)认证为“世界最长可供连续乘船游览的地下暗河景区”。

2020-04-01 四月一日国家5A级旅游景区本溪水洞邀您来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2223.html 1 春暖花开 “洞”香自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