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02日
第03版:旅游报03版

面对疫情 旅游景区应积极自救

□ 吴丽云

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让全国旅游景区纷纷关闭,本该是“黄金周”的假日迅速“散热”,“旺季”秒变“冰季”。随着疫情在全国的扩散,越来越多的旅游景区陷入关门停业甚至颗粒无收的困境,同时,景区的运营维护和人工成本等费用依然在发生。在“有出无入”和疫情尚无法判断何时结束的现实压迫下,如何度过“寒冬”,成为景区要解决的重要议题。

对所有景区而言,这的确是一个难熬的冬天。疫情之下,景区不仅需要“他救”,更需要“自救”。

从“他救”的角度,此前,财政部发布了“关于支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其中提到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困难行业,包括旅行社和游览景区等,2020年度发生的亏损,最长结转年限由5年延长至8年。如此长的时间周期,对于减轻景区因疫情带来的损失颇有帮助。

此外,北京、上海、浙江、山东、江苏等众多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了减轻税负、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如北京市出台的政策,涉及延期缴税、中小文化企业融资的“投贷奖”、滑冰滑雪场的适当水电补贴、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以及返还部分企业失业保险费等内容,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003年“非典”时期,国家和各地出台了许多针对旅游行业的税费减免、贷款支持等各种政策,预计2020年针对旅游行业的相关政策还会继续出台。这些“他救”措施对于旅游景区而言,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资金压力。

从2003年“非典”之后旅游业发展的情况看,当年,国内旅游人数较上年增长了0.9%,次年则增长了26.6%,实现暴发式增长。照此预判,一旦疫情结束,国民被压抑的旅游需求将会成倍释放,旅游业仍将迎来明媚的春天。但对于广大的旅游景区而言,当下最重要的就是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熬过”这段时期,只有“活下来”才能求发展。具体而言,笔者有以下六方面建议:

一是做好未来规划。景区管理人员应充分利用好这一时期,结合当前市场消费需求的变化,从增强休闲、参与、体验性内容等多个维度,系统谋划景区未来发展的战略思路,调整并优化景区的产品结构,探索景区的二消品以及文创产品等的可能性开发路径。一旦疫情结束,景区即可快速行动。

二是开发云旅游产品。疫情限制了游客的外出行为,而景区通过线上渠道开发云旅游产品,借用VR技术等,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即可观看景区风景和文物文化资源,激发潜在游客的出游意愿,可以为重新开业打好客源基础。国内很多景区和博物馆开发了云游产品,如全景故宫和V故宫、云游云蒙、云游莫高窟等,以及博物馆系列的云看展,都是景区和博物馆应对疫情进行的线上游探索。总体看,线上游的体验感和浸入感还有待提升。有条件的景区可以在三个方面深化云游产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云游产品的体验感和浸入感,让游客能够真正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将景区的一些亮点融入云游体验中,通过设计一些闯关类游戏,增加观看者的互动感,并将奖品设置为景区一定时间内的免费门票或其他项目优惠票,为疫情之后吸引客流做铺垫;将云游设定为固定游线的线上游览,配上专业讲解,让游客足不出户,先行感知景区魅力,讲解可设有悬念,激发游客线下游的欲望。

三是加大成本控制。在当前“只出不入”的情况下,景区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只能靠过去积累熬过困难期。因此,景区需要尽可能地降低成本,减少开支,除必要的岗位外,所有员工居家办公,降低日常性运营费用,将成本压缩到最低。

四是重视“冰季”营销。全国人民宅居在家,这也是景区借机宣传,用优质内容激发潜在旅游者出游欲望的时期。空荡荡的景区虽然少了人流的热闹,但无论是自然还是人文类景区,也正是可以展示最佳风景和资源的时期。用线上直播方式,精选优质景区资源或节点进行宣传,持续性宣传景区的风光、文化以及背后的民俗、历史等。借用微信公号、微博、抖音短视频等多种新媒体平台,通过优质内容创作和加工,实现无成本或低成本营销。

五是加强员工线上培训。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线上课堂、视频会议、线上交流变得简单。景区管理层既可以安排产业发展趋势、景区发展理念、发展规划、产品和服务创新等方面的线上培训,也可以指导员工通过学习指定的内容,提升未来的工作能力。

六是创新思变,谋求线上销售。景区歇业,如何开源,增加现金流,也是景区尤其是中小景区需要考虑的问题。拓展不受人流集聚限制的关联产品销售,也不失为景区的一条开源之策。有的景区开启微店,线上销售文创商品,既增加收入,又让景区始终保持热度。如曲江文旅的唐艺坊,微店销售景区文创商品;故宫文创更是在淘宝、微店均有上线。也有的景区转而线上销售本地特色商品、农产品,以多业谋发展,增强企业生存能力。开启线上折扣预订,将门票和游乐项目以优惠价格提前预售,让游客实现预约消费,也是景区可以考虑的增加现金流的措施。

这次突发疫情,是所有景区面临的一场“大考”,思考以谋变化,创新以求发展。景区要千方百计“活下去”,练好内功,做好准备,才能更好地迎接疫情之后客流暴发式增长。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

2020-03-02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1597.html 1 面对疫情 旅游景区应积极自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