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实习记者 郭子腾 崔哲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国各地景区积极开展疫情防控。这其中包括众多依托珍贵革命遗址遗迹有效开展红色旅游教育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这些景区组织党员干部积极参与一线防控工作,同时苦练“内功”,开展市场分析预测,组织线上培训,促进景区提质扩容,为疫后恢复开放谋篇布局。
线下防控有力 线上产品丰富
疫情面前,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在织密筑牢疫情防控网的同时,丰富线上产品供给,让人民群众“宅”在家也能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
四渡赤水纪念馆副馆长刘军介绍,闭馆期间,该馆推出“四渡赤水出奇兵”“贵州航运博物馆”等线上展览内容,将公共文化服务延伸到千家万户。此外,该馆还成立了文化抗疫工作组,撰写抗疫主题诗歌作品,制作成音频后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宣传推广,截至目前已推送诗歌作品13首。
台儿庄古城景区成立应急值守组,对景区内展馆等重点区域实施24小时拉网式巡查,同时做好消防安全工作;环卫人员每天对各区域进行消杀,全面保障景区安全。此外,为保障产品供给,台儿庄古城景区微信公众号推出“VR畅游古城”产品,公众扫码即可在线参观台儿庄大战遗址并体验古城水韵风光。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一馆五址”关闭后在微信平台推出“网上全景游览”,通过实景还原和语音讲解使观众足不出户便可参观纪念馆。该馆还以漫画、三字经、表情包等形式在微信公众号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取得了良好效果。
朱德故里景区位于四川仪陇县,景区占地面积广阔,覆盖居民众多。自关闭以来,景区不断在公共场所消杀及卡点管理等方面加强力度,保障景区内居民健康。同时,景区开设了“云看馆”游览景区服务,推出“VR游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产品,并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革命历史讲述等系列视频。
刘伯承同志纪念馆管理处启动重大事件应急模式,运用官网、微信公众号、《军神》馆刊、馆区宣传栏等平台,积极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弘扬抗疫正能量;同时,陆续推出馆藏精品文物线上展陈。
坐落在哈尔滨的东北烈士纪念馆推出微信公众号“特别播报”栏目,由讲解员讲述纪念馆故事并录制上传。截至目前,该栏目已更新7期,有效凝聚了战“疫”力量。
传承红色基因 支援防疫一线
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工作人员在做好景区防控工作的同时发扬革命传统,火速支援社区防疫一线。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成立团支部青年志愿服务队,组织青年员工参与社区防疫志愿服务工作。服务队成员、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讲解员吴佳妮说:“我们通过培训后立即赶赴黄浦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协助医务工作者做好测量体温、分科室登记等工作。虽然存在风险,但这个时候党员就应该冲在前边!”
“我要与父老乡亲们在一起!”四渡赤水纪念馆驻贵州省习水县二郎镇青峰村第一书记袁杰毅然放弃春节假期,开车赶回驻村,投入一线防疫工作。袁杰到村后,争分夺秒展开返乡人员排查工作,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在习水县突遭寒潮袭击,而群众亟需生活必需品时,袁杰冒着大风雪开车往返于镇村间蜿蜒的山路上,帮助群众购买物资,解决后勤保障困难,村民称他既是“战斗员”,又是“后勤兵”。
刘伯承同志纪念馆除留守值班人员保障单位日常运行外,干部职工全部在各自所在小区参与志愿服务。(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