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1月22日
第06版:旅游报06版

陕西延安·冯家营村

腰鼓闹春

安塞腰鼓(大图) 黄河纤夫号子(小图)

文<秦延安 图<刘勇

阴坡上的雪还有一指多深,阳坡上的雪却如羊群啃过一样,只有个别树根下还隐藏着一窝一窝的雪。虽然天寒地冻,寒风彻骨,但却挡不住延安老区人民的热情。

阳坡下的安塞区冯家营村,一排排楼房挂满大红灯笼,一孔孔窑洞张灯结彩,就连堆玉米的囤(音同顿)子上都贴了福字,原本单调萧瑟的黄土高原到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和我一样闻讯而来的四方游客,以及周围十里八乡的村民,一大早就将村子中心的广场围得水泄不通。大家或蹲或立、或坐或站,翘首以待2020年全国乡村春晚安塞分会场正式开演。

近年来,陕北的乡村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特别是春节前后,以扭秧歌、打腰鼓、陕北说书、信天游为主的乡村节目,吸引了一拨又一拨游客,让原本冷寂的陕北冬日变得热闹起来。而这一场乡村春晚,无疑是在为今年的安塞“春游”热身。

扶着老人,抱着小孩,脖子上架着半大的小子……就在大家脖子都快扯断、脚尖都要踮裂时,随着“咚咚锵、锵锵咚”的锣鼓声,乡村春晚终于在声势震撼的《安塞腰鼓》中拉开了帷幕。只见百十个头包白毛巾的“茂腾腾”后生和一身红衣的俊俏女子斜挎腰鼓,手舞系着红绸的双棍,摇头晃脑,甩着腿,扭着腰,跨着步,敲着鼓,狂舞着。那狂野劲如猛虎下山,气势宣扬。那鼓声如雷雨狂降,震人魂魄。那身形像旋风卷过湖面一样整齐,如蝴蝶振翅般欢快。那跳跃如老虎一样强劲矫健,如青蛙一样灵活自如。忽上忽下,忽前忽后,潇洒俊逸,酣畅淋漓,容不得半点束缚与羁绊。他们跳得龙腾虎跃,舞得兴奋热烈,敲得地动山摇,忘情地沉醉在那千里雷万里闪的腰鼓中。那铿锵有力的劲道、喜笑颜开的兴奋、狂放不羁的性情,感染着每一位观众,蓬勃着所有的想象力。不仅让3岁小孩看得两眼圆睁,一眨不眨,唯恐错过一个情节,就连80岁的老头也忘记了吸嘴前的烟锅,一动不动,唯恐错过每一个动作。而冰冷的空气就在这激荡中变得燥热起来,困倦的世界也变得亢奋起来,让人鲜明地感受到黄土高原下的生命存在、活跃与强盛。

鼓声刚落,浑厚响亮的三弦急促而起。这个源于秦、融汇多民族性格的乐器,在粗犷豪放的音色中,为我们揭开了陕北说书的神秘面纱。被喻为具有荷马史诗体魄,吸收了眉户、秦腔以及道情、信天游等曲调的陕北说书,曾是旧时盲人走村串户、谋生混饭的手段,是世世代代生活在黄土地上的陕北人“苦难的、爱情的、抗争的史诗”。随着时代变迁,这一说唱艺术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发扬光大。三弦之外有了梆子、耍板、麻喳喳和小锣(或钹)相伴,一人说唱变为了多人走唱,原本浓重的陕北方言也换成了普通话。一口百腔,音调百声,旋律时而高亢、豪放,时而低沉、细述,声调沉实,行腔平稳流畅,曲调旋律跳动活跃。艺术领域的开拓,人数、乐器与唱腔的丰富,不仅拓宽了陕北说书的表现领域,还让它从乡村庙会登上了艺术大舞台,更让我们在《花开安塞再向前》中看到了陕北人的新气象。节目一亮相便惊艳全场,那妙趣横生的唱词、气壮山河的场面、激荡人心的唱腔、南北融合的形式,一举将乡村春晚推向巅峰。

正当人们沉浸在古老的陕北说书中时,悠扬的笛声已经将那一首经久不衰的《兰花花》送到耳前。“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格英英的彩,生下一个兰花花,实实的爱死人……”开阔有力的信天游曲调,“兴”“比”结合的优美唱法,让人在感叹敢爱敢恨的兰花花的同时,更一下子喜欢上了高亢嘹亮、豪放率真而又自由舒展的信天游。

一曲未了一歌起,一歌未平又添新曲。且不说少儿舞蹈《金鼠闹春》的形神兼备,也不说情景剪纸《嫁衣》的韵味十足,单就一个唢呐吹打《枣园来了秧歌队》,就让人沉醉不已。这些富有地域特色的乡村节目,不仅带给我们一场视觉上和精神上的盛宴,更让我们遗落了一切冗杂的心,也如那轰隆隆的腰鼓一样深邃而辽阔。

Tips

地址: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冯家营村 美食:羊奶子泡捞饭、风味羊杂碎、荞面饸饹、抿节 周边景点:中央军委二局旧址、王家湾毛泽东旧居、云岩寺石窟

2020-01-22 陕西延安·冯家营村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64010.html 1 腰鼓闹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