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1月20日
第08版:旅游报08版

积极探索实践 助推德州研学旅行健康发展

早在十年前,山东省德州市就以企业生产研发为依托,初步探索寓教于游,这是其研学旅行的雏形。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德州市打造了低碳微排旅游产品,利用驰名中外的德州扒鸡品牌,建成扒鸡文博馆以及可供参观的生产流水线,包括多年以来持续建成一批主题突出、教育功能显著的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文化旅游景区,吸引了许多青少年参观学习。虽然与规范的研学旅行要求尚有差距,但这些有益探索为德州市研学旅行发展打下一定基础。

2013年国家发布《国民休闲旅游纲要》,大力倡导研学旅行。如何依托特色资源打造平台,提供载体和配套,让青少年“在体验中学习和锻炼”,随之成为文化旅游业界的新课题、新挑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德州市抢抓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新旧动能转换等重要战略机遇,持续探索努力,逐步形成以讲好德州故事贯穿始终,带动研学旅行发展的工作思路。

讲好德州故事 带动研学旅行发展

德州市发展研学旅行贯彻“讲好德州故事”,在本地历史文化和人文资源的带动引导下发展研学旅行。在落实过程中,德州市先后形成了“讲好董子儒学故事,带动国学经典研学游”“讲好中华传统文化故事,带动精品研学深度游”“讲好黄河、运河故事,带动研学体验游”“讲好革命故事,带动红色研学游”的研学旅行工作推广思路,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研学旅行推广工作。

立足于国学经典,2007年德州复建董子读书台,打造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董子园风景区,并大力发展国学经典研学游。德州市依托董子园开展儒家文化、文化艺术鉴赏等“国学公益讲堂”16期,设计了“董子文化街研学三日游”课程,成为山东山水圣人旅游线路的重要延伸。据统计,景区已陆续接待省内外研学游游客近万人次。

立足于中华传统文化,德州市齐河县打造“六大文化教育板块”,组成研学旅行课程主体,海洋科普教育、体育游乐、古生物化石研究等研学内容丰富,尤其是齐河博物馆群,复原了汉唐宋元明清历代著名古典建筑,建成集传统建筑、自然文化、教育成长三位一体的大型古典园区,多元化的研学旅行业态带动了德州市精品研学深度游。

立足于黄河、运河文化,带动研学体验游。德州是黄河冲积平原、农业大市,农耕文明悠久,依托“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夏津古桑树群以及乐陵千年枣林等宝贵生态资源,打造了多类型的农耕文化研学基地,深度开发黄河文化研学旅行产品。依托运河码头等景区(点)开展运河文化研学体验游,为青少年提供多元的运河文化体验旅行。

从革命故事及红色经典出发,以红色景区为载体,带动德州红色研学游。乐陵冀鲁边革命纪念园、宁津崔扬抗日战争纪念馆等红色景区开展红色研学游,冀鲁边革命纪念园自2014年开业以来共接待研学游游客30余万人次。

多渠道措施合力 推动研学旅行发展

与此同时,在对研学旅行推广不断发展和探索的过程中,德州市文旅部门也做了大量工作。以政府为抓手,各有关部门联动推动研学旅行示范基地和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创建;以市场为推动力,引导支持相关企业、景区及旅行社等开展研学旅行线路推广,支持一批文化场馆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推动全市旅游基础设施完善、管理制度健全、安全保障到位;以“请进来走出去”为研学游注入活力,邀请省内外旅游文化界专家学者指导研学旅行,直接为研学旅行助力,提升内涵。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组织研学旅行企业赴各地深入学习;以多渠道营销为引导,线上线下联合推广研学产品,举办系列节庆活动,丰富研学旅行形式。

研学旅行方兴未艾,任重道远,发展潜力巨大。但目前也出现产品名不副实、运营机构良莠不齐、市场秩序有待规范等问题。德州研学旅行探索刚刚起步,我们将顶层设计,以点带面,坚持标准化、规范化、高起点发展方向,认真探索实践,推动德州研学旅行加快发展。

(孙兵 德州市文化旅游发展与文物保护中心党组副书记、二级调研员)

2020-01-20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63928.html 1 积极探索实践 助推德州研学旅行健康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