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1月14日
第08版:旅游报08版

注重细节设计 让讲解更出彩

□ 被访者:全国金牌导游员张娟

□ 采访者:郑燕

近年来,随着游客的旅游经历逐渐丰富,对于常规讲解,游客开始产生审美疲劳。如何让讲解出彩、出色、出奇,迅速吸引游客、让游客有如沐春风之感,从而有效提升游客的体验度?全国首批优秀导游员、金牌导游员张娟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开篇要出彩。这个开篇就是导游的欢迎词。“接团先讲欢迎词,介绍自己、介绍司机、介绍乘坐的旅行大巴车、代表旅行社欢迎大家等等,这是必要的程序。不过,在这个欢迎词之前,还可以说点不一样的。”张娟说,不同的季节可以有不同的欢迎词,秋天接团,可以说“层林尽染,欢迎大家走进某地,车外秋意萧瑟,希望我的讲解能让大家感受到车内温暖如春。”

张娟说,有一次接团时,天正下雨,游客明显不开心。她即兴来了这样一段开场白:“今天,让我们迎着这淅淅沥沥的小雨走进古老的孔氏旧庄,去感受那千年的建筑犹如无声的音符在雨中默默流淌。”这种因季节、因天气而异的开场方式,很容易给游客留下不错的第一印象。

其次,结尾要出色。落脚点可以放在欢送总结上。“常规的欢送词大概分为这么几种:期待再见型、谦虚认错型、渴望包容型、美好祝福型,这些形式都很好,但是容易落入俗套,我们不妨试试欣赏作业型。”

所谓欣赏作业型,就是给每位游客做一个小结。张娟曾在送团时给游客做过这样一份小结:“感谢团队里的王姐,您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这些都会让我们更好地成长;感谢李叔叔,您是一位特别热心的人,昨天咱们团队里小朋友不小心划破手,您第一时间递上创可贴,为您乐于助人的精神点赞;感谢王大哥,在我讲解时一直帮我举着旗子,你是最优秀的导游助理。还有其他的几位朋友,谢谢你们在我讲解的过程中一直带给我温暖的眼神。这样的总结游客是很喜欢的,因为他们感受到被关注、被重视、被欣赏,所以,不妨学着带给游客一份精彩的欣赏作业。”

张娟说,某年十一假期,她在曲阜三孔景区带深度讲解团,走至孔庙杏坛前发现门前摆放着几块《论语》的宣传牌。“通常来说,这种用来渲染气氛的宣传品,导游是不必讲的。但是,注重细节设计,可以让讲解更出彩。”

张娟是这样对游客说的:“杏坛在哪里呢?杏坛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里。孔子当年周游列国,众多学生追随,走到哪里都可以席地而坐,看着蓝天白云一起来讲述。就好像此时此刻我们站在这里,眼前出现了这样一块牌子,‘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孔老夫子教给我们的学习态度就是这样的。所有的语言都在向我们传递着文化的味道、国学的魅力。”一段精彩的现场解说,让游客们鼓起了掌。

张娟说,导游讲解不要为了讲而讲,除了搞清楚来龙去脉,凡是跟讲解对象产生关联的细节,比如它的历史、带给你的感触、与景区的前世今生等等都可以拿来,配上自己的语言让讲解活色生香。

讲解曲阜大成殿的龙柱,一般来说,导游会介绍柱子如何精美,讲述关于龙柱的传说故事。乾隆皇帝来时,柱子上的布被大风刮了下来。孔家人解释里面都是野龙,您是真龙天子它们害怕了等等。很多导游的讲解就停留在这个地方。但对游客来说,这仅仅是个有意思的故事而已,还不过瘾。那么,如何继续挖掘景点的内涵和外延呢?

张娟是这样讲的:“古代的皇帝跟龙柱有着美丽的故事,现代的帝王跟龙柱也有美丽的邂逅。说的是谁呢?法国前总统密特朗先生。密特朗总统和龙柱合影了,他想把中国龙带给法国人,让他们看看龙的精美。没想到,照片拍出来他是闭着眼睛的。可是,这样一个被很多人看起来失败的照片,却有着一个美丽的名字:聆听龙的声音。朋友们,聆听龙的声音,就在这空气当中有龙的声音。您听到了吗?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流淌、在传承。”

她说,运用这种方式,让游客感觉听了故事、有了乐趣,意境也随之提升了。

2020-01-14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63740.html 1 注重细节设计 让讲解更出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