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1月10日
第01版:旅游报01版

苏州高质量推进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加速深融合 主客共受益

□ 邰子君 雷琛烨

从江苏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搭上“相城书香文旅专线”,不到15分钟,便到了开馆不久的苏州第二图书馆。虽然是工作日,但图书馆里依旧人气十足,有习惯到此读书的市民,也有特地到此打卡的游客。“图书馆太棒了,各种高大上”“今后读书不愁没有好地方了”“以后也会向韩国的朋友推荐这里”……苏州第二图书馆已然成为苏州文旅融合新地标,这是苏州不断完善文旅公共服务体系的一个缩影。

文旅并进

苏州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近年来,苏州将公共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出台了《苏州市公共文化服务办法》《苏州市关于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近20部政策法规,助力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配置的公共文化供给模式。在此基础上,创新打造城乡“10分钟文化圈”,建成苏州非遗馆、苏州奥体中心等一批大型项目。截至2019年底,全市图书馆总分馆已达363家。

质量高、覆盖广的公共文化服务不仅满足了群众的文化需求,也成为苏州旅游的亮丽风景线。苏州市旅游咨询中心副主任施峰表示,优质的公共文化设施能吸引游客,而游客如何来、怎么玩,就需要旅游服务发挥作用。

苏州市相城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局长潘虹以苏州第二图书馆为例介绍,该馆馆员互动、亲子空间等服务已突破了文化服务概念,搭配江苏首条书香文旅公交专线运营,激活了沿线景点、地铁站以及居民区,真正做到了文旅公共服务融合。

不仅如此,二者的融合在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文化苏州云”上也得到了更直观的诠释。打开“文化苏州云”中的“文化之旅”,30多条文化旅游线路跃然眼前,用户还可以直接预约苏州博物馆等场馆。

苏州大学旅游管理系副教授周永博表示,文旅融合会进一步打破旅游公共服务和公共文化服务之间的界限。而从全域旅游的视角来看,地方的公共文化服务很多都可以转化为旅游公共服务。因此,要加强区域旅游公共设施与服务无缝对接,并依托科技手段,进一步提高旅游公共服务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进而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效率。

智慧同行

科技手段的运用在苏州并不鲜见。为让市民、游客便捷获取文旅公共服务,苏州着实下了一番功夫。

在家打开“书香苏州”APP,选择想看的书,数十里之外的苏州第二图书馆内,国内首个大型智能化书库——智能立体书库,便会从700多万册图书中挑选书籍,等待读者自取或配送到家。在苏州博物馆,观众可以通过AR技术智慧观览平台“云观博”看展品。游玩过程中,“智慧环卫”APP、“游急便”微信公众号等则可以让游客方便地找到卫生间……

作为苏州市政府实事项目,“文化苏州云”“苏州旅游总入口”两大平台的智慧化建设愈发完善。

(下转第2版)

2020-01-10 苏州高质量推进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63625.html 1 加速深融合 主客共受益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