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1月08日
第07版:旅游报07版

淮安

临流半酒家

淮安软兜(图<刘乐凯)

韩侯故里(图<张春华)

文<邰子君

来到淮安已是夜里,乘着画舫夜游清江浦,一杯热茶沁人心脾,两岸美景古今辉映。横跨清江浦的桥到底有多少座?淮剧在淮安是怎样的存在?听着讲解员把淮安的故事娓娓道来,这样的夜,注定让人难忘。

但当晚印象最深的,却是那句不经意的“清淮八十里,临流半酒家。”据说,在淮安,从事餐饮业的人,最多达到十余万人,如此看来这八十里的清江浦两岸有一半的酒家并不夸张。作为四大菜系之一淮扬菜的发源地,来到淮安,吃淮扬菜是必定要打卡的事情。

当晚,被一句诗勾起来的食欲愈发浓烈,但想来时间仓促,而且淮扬菜里的门道颇多,仅是一道鳝鱼,就有多达108种做法,如何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淮扬菜呢?这个问题一直缠着我至第二天的早餐,吃了一碗淮扬菜的招牌之一——大煮干丝后,就更想吃遍淮扬菜了。说来也是缘分,当天的行程中临时添上了游览中国淮扬菜文化博物馆的行程,想在短时间里大概了解淮扬菜,这里绝对是首选。

博物馆于2009年建成并开馆,整个博物馆占地近10亩。博物馆以淮扬菜发展脉络为主线,由“河馆”(展示与菜文化相关的古黄淮河、运河等文化)、“菜馆”(陈列展示淮扬菜文化)、“民俗馆”(展示与菜文化相关的民俗文化)和“学艺馆”(互动学习淮扬菜的制作及品尝美食)四大功能区组成,集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于一体,游客在此可全面了解淮扬菜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其实扬州也有淮扬菜博物馆,但扬州的博物馆没有新中国“开国第一宴”。在淮安的淮扬菜博物馆,走到展馆最后,便是“开国第一宴”了,这也是许多人来到这座博物馆最想看到的,这里仿佛让时光回到了1949年,平淡而又蕴含着崛起的力量。

淮安软兜、清蒸鲥鱼、清炒虾仁、开洋蒲菜、蟹粉狮子头、千层油糕……仅是这些菜模就足以让人垂涎三尺,再看看古时的淮安人吃饭是如何讲究,又开始心生羡慕。

淮水、运河养育的淮安人,有着豁达乐观的天性,对饮食也产生了养生、悦生的追求。淮安不比其他有着山珍海味的地方,因此,淮扬菜便以江湖河鲜为主料,以本味本色为上乘,以妙契众口为至味,以绝顶烹艺为核心,雅俗共赏而不失其大雅。

把凡鱼野素做成八珍玉食,这更考验淮安厨子的技艺。“开国第一宴”大厨张文显、孙宝仁的事迹也被记录在博物馆内,他们做的那道“开国第一菜”软兜长鱼更是让人惊艳。古书记载,“淮安多名庖,治鳝尤有名。且能以全席之肴,皆以鳝鱼为之,多着可数十品。盘也,碗也,碟也,所盛皆鳝也。而味各不同,谓之全鳝席,号称一百有八品者。”由此可见,淮安厨子不仅技艺娴熟,也善于开拓创新。

流长而难竭,根深而难朽。淮扬菜以其先进的饮食理念、出神入化的烹饪技艺为世人提供了更多谐于自然的高品位美食享受。因此,文人墨客也丝毫不吝啬对淮扬菜的赞美,“醉蟹不看灯,风鸡不过灯。刀鱼不过清明,鲟鱼不过端午。”说的就是淮扬菜对食材时令的严格把控。“后春莼茁活如酥,先社姜芽肥胜肉。”说的是淮扬菜把莼茁做出了高于肉的口感。这样的诗必定还有许多,奈何腹中羞涩,无法一一列举。总之,在我看来,把淮安比作一首可以吃的诗是极为合适的。

Tips

景点推荐:清江浦、洪泽湖

美食推荐:淮安软兜、开洋蒲菜、蟹粉狮子头

2020-01-08 淮安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63565.html 1 临流半酒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