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秀清
“这两年咱们兰州市的公厕越来越多了,再也没有之前那种‘如厕难’的问题了。”近期,笔者在和出租车司机聊起兰州市公厕时,很多司机感慨道:“环境越来越好了,里面非常干净整洁,而且还有免费的纸可以使用,这种方便的服务让人觉得特别贴心。”
公厕,是一个城市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更是满足老百姓生活需求的基础设施,厕所环境美不美,干净不干净,服务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城市的文明程度。近年来,随着兰州市“公厕革命”的推进,走在街头小巷,一座座干净整洁、功能齐全的公厕随处可见,免费纸巾、烘手机等人性化服务更是让人倍感贴心。小小公厕,正在悄悄改变着这座城市的文明度,让市民游客“方便”之事更加方便,也成为兰州文明形象的一大亮点。
提升如厕体验
“我退休以后就一直有早起锻炼的习惯,但是年纪大了,以前出来锻炼时间不敢太长,找厕所不方便呀。”经常在兰州市小西湖公园锻炼身体的魏先生告诉笔者,“现在好了,我们兰州的公厕越来越多了,也特别好找,我们这些老年人出来锻炼身体就可以多待一会,聊聊天下下棋。”据了解,近年来兰州市各环卫部门按照市民需求增设了公厕数量。其中,从2017年至2019年,城关区公厕开放数量从215座增加到了238座。同时,考虑到如厕的实际需求,目前兰州市城关区所有公厕已实现24小时开放。为了方便市民在夜间寻找公厕,升级改造后的公厕外部全都进行了亮化处理,成为夜色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此外,作为城市公共设施,公厕的使用体验也是体现其文明的落脚点。经过改造后的公厕,在通风和设计规划等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全面提升了市民游客对公厕的使用感受。
公厕难闻的气味一直是保洁难点。经过升级改造后的公厕,在通风、布局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且重新规划了男女厕间比例,同时更加关注特殊群众的如厕需求,无障碍通道、残疾人专用已是标配,并在有条件的公厕内增设第三卫生间。独立出入口、儿童便池和马桶、高低洗手台、婴儿座椅等一应俱全,在流动公厕也同样配备了残疾人座椅。不仅如此,部分公厕在提升改造后,厕内采用最新的真空排水技术和新建微生物降解生态技术,目前城关区已新建和改建真空集便式公厕16座。
扮靓城市街头
据悉,随着兰州市“厕所革命”的力度加大,“内外兼修”理念的不断提升,主城区公厕“颜值”越来越高,不少市民和网友纷纷表示,改造后的公厕更符合兰州的“气质”。
据了解,改造后的兰州公厕在装饰上使用了大量的LED灯带装饰、绿植、装饰窗、错拼墙砖等元素,并对公厕内的空气和环境有了新的要求。升级改造后的公厕,大多数在外观设计上按照“一厕一景”的要求,因地制宜,把周边主体环境和建筑风格融入其中。简约风、花园风、都市风……不同的区域采用不同的风格,完美融入周边的环境。装饰着橱窗、镜面墙的“养园巷公厕”和以钢琴键为灵感的“五福巷公厕”,自2018年经选送获得两项国家级奖项后,就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网红”公厕。
“现在我们兰州很多厕所经过改造后不仅外观洋气,而且里面也非常干净没有异味,很多人都不再排斥上公厕了。”铁路局的厕所管理员告诉笔者:“现在大家都乐意来这里,而不像以前专门去商场里解决问题。”笔者发现,公厕的墙面颜色都是崭新的,公厕外放置了几个长凳,市民可在此休息聊天,冬日的阳光照在身上让人感觉格外的温暖。
助力城市建设
2019年,兰州市《创新公厕管理举措,助力精致兰州建设》入选中国环境卫生协会示范案例,并获得荣誉称号,该案例为甘肃省唯一入选的公共厕所示范案例。
公厕管护三分靠建、七分靠管。如今,兰州市公厕的各项升级设施都让市民竖起大拇指“点赞”,然而要想发挥公厕的最大效益,做好后续管护才是重点与难点。
笔者了解到,“厕所革命”工作启动以来,兰州公厕的管理越来越精细化。每座公厕都有专人管护,并统一安装了公厕管理公示牌,内容包括公厕名称、开放时间、作业标准、责任人、负责单位监督电话等。公厕管理间内也贴有公厕管护标准具体要求,对厕管员的工作范围、频率、清洁标准做了严格的规定。在服务品质提升上,兰州市率先建立运行了城市公厕管理云平台,已有1406座公厕纳入云平台统一管理。
笔者在走访时还了解到,在兰州市主城区,厕管员都要落实“十净、十无、八好”作业标准以及“四心三服务”服务模式。即在对公厕进行大小保洁的基础上,在人流量小的时候对死角进行细致的清洁,同时对市民不文明如厕行为进行及时劝导。
如今的兰州街头,各具特色的公共厕所布局合理,在方便市民的同时,也展现着这座城市的文明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