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志刚
全国旅游厕所革命工作推进现场会日前在巴中召开,旅游厕所前沿技术和先进经验在此集中亮相,比如“厕所+共享空间”,可为游客提供上网、充电、休憩等贴心服务;“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可以破解山地景区厕所排污问题;“旅游厕所+新文创”理念,为文旅融合提供了新思路。
2018年以来,全国各地深入实施《全国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新三年行动计划》,2018年至2019年,全国共建设旅游厕所5.37万座,已完成新三年行动计划目标的91%。在文化和旅游部指导下,旅游厕所革命工作重心逐渐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努力提升游客满意度和如厕体验。
管理创新亮点不断
旅游厕所革命工作重心逐渐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的一个重要体现是从“建好”向“管好、用好”转变,各地坚持从游客需求出发,在运营管理上下功夫,取得了很多成功经验。
四川是旅游大省,每年大规模客流对各大旅游区的厕所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王琼介绍,近年来,四川不断创新管理,推动实现旅游厕所百度地图标注率达到97.73%,有效解决游客“找厕难”问题。广元市探索“厕所+门面+广告”模式和“所长制”管理,巴中市试点旅游厕所管理“四员”(管理员、保洁员、维护员、宣传员)模式,邓小平故里旅游区采取旅游厕所“服务外包”管理模式等,都各具特色。
福建省在旅游厕所管理中也有很多创新探索。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林守钦说,福建建立多模式“公厕长”机制,在泉州德化县,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局长担任全县旅游公厕长,各景点建立经理、管理员、保洁员三级管理体系,实现管理无缝化。福建还建立多样式社会化、市场化机制,在龙岩永定土楼景区,部分旅游公厕管理房设有便利店,零租金出让经营权,经营者承担公厕服务。同时,福建建立多形式常态化督查机制。依托文化和旅游部全国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平台,实时掌握全省旅游厕所建设情况。
浙江省长兴县推行的旅游厕所积分管理制度受到广泛关注。长兴县副县长陈峰介绍,长兴县每年对全县旅游厕所进行更新筛选,作为积分制管理对象。依据管理有效、干净无味、设备完善、社会监督4个方面36项指标进行旅游厕所积分制管理。同时,建立奖惩机制,县财政每年安排80万元专项用于旅游厕所积分制管理,采取随机暗访与社会监督方式检查评分,并根据积分情况对旅游厕所保洁人员和管理人员予以奖励。
小厕所激发大技术
旅游厕所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很重要的一个驱动力便是厕所技术。厕所虽小“五脏俱全”,加之旅游厕所所处环境复杂多样,有时要面对高山、缺水、低温等特殊环境,因此需要多种技术支撑。旅游厕所革命的深入推进大大激发了相关技术创新。
在全国旅游厕所革命工作推进现场会期间,“旅游厕所+智能科技+公共服务”主题展同期进行,集中展示了目前较先进的泡沫封堵微水冲系统、真空抽吸系统、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移动式一体化物联网粪污处理系统等技术装备。
各地在推进旅游厕所技术创新方面也取得很多成效。
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在旅游厕所技术提升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正定县委副书记李文然说,近年来,正定已累计投资2400多万元,在景区周边新建12座现代化、与景区相协调的厕所,使用低碳、节能技术。结合旅游定位,对城区51座厕所分高、中、低档改造提升。体现人性化智慧设计,增加了自动售货机、饮水机、无线wifi等设施,方便市民、游客。
山东泰山景区旅游厕所基础条件曾一度较为薄弱,成为制约旅游发展的“瓶颈”。如今各种设计新颖、环保节能的旅游厕所已经成为泰山一道风景。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王建雷介绍,泰山智慧厕所配备综合环境检测器、人体感应器、指示灯,针对潮湿雾大等特点配备除雾镜和取暖通风设备。如厕人员可利用评价器对服务满意度进行评价。供水、排污是泰山旅游厕所一大问题,泰山景区自2015年起启动引水上山暨供排水系统改造项目,厕所排放的污水经过集中处理可用作保洁、绿化用水。景区还在用水困难的区域新建8处自循环环保厕所,一次性加满水后可连续使用6至8个月。
记者还实地了解到,四川省巴中市南龛山、山水化湖、光雾山等旅游区的厕所处处彰显智慧化特色。如南龛山红色组雕广场厕所设置有智慧管理显示屏、刷脸取纸设备等;光雾山景区两河口藤蔓厕所是在老旧旱厕基础上,就地取材,用茅草、青石、黄泥土等打造而成,内部融入污水处理设施,并设有负氧离子检测仪。
公共服务全面提升
全国旅游厕所革命工作推进现场会要求,各地要在认真总结旅游厕所革命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由点及面,推动全面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整体水平。近年来,旅游厕所革命也撬动了旅游公共服务的提升,各地纷纷提高了对旅游公共服务的重视程度、提升力度,同时,有效整合文旅公共服务资源,推动文旅公共服务融合发展。
海南三亚是知名滨海度假旅游城市,随着客流量的增加,三亚原有服务体系已无法充分满足游客的需求。三亚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副局长王菲菲说,近年来,三亚加紧建设完善三个层级的散客旅游服务中心,一级中心定位为综合型服务中心,二级中心采取与景区、酒店、商家合作共建的投资模式,三级中心主要是对现有的咨询站点进行升级改造;开通旅游专线、旅游观光双层巴士;推进语言无障碍国际化城市建设;建设散客旅游综合服务体系网络中心,为游客提供“旅游前、旅游中、旅游后”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
江西萍乡是革命老区、老工矿城市、资源枯竭转型城市等,近年来当地积极发展旅游业、推动文旅融合。萍乡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党委书记、局长朱艳珍介绍,萍乡坚持文旅融合,找准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的最大公约数,不断提升旅游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打造一批旅游公共服务拳头产品,打造一批文旅融合乡村示范点,在全市4A级以上乡村旅游点设立图书角,在景区民宿设立读书吧。打造一批新的文化景观,建设南正街历史文化街区、鳌洲书院、安源矿山博物馆等10余个文化场馆,拓展了旅游公共设施空间布局,彰显了萍乡丰富的“人脉、文脉、山脉、水脉”。
安徽省宁国市地处皖东南,近年来,当地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走出一条文旅公共服务融合发展的创新之路。宁国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邱型军说,宁国实施公共文化和旅游景区同标准、同规划、同时期建设。率先推行“村级公共阅览室、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村级文化协管员”三大试点,不断提升服务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