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1月02日
第01版:旅游报01版

对外交流丰富多彩 文明互鉴成果丰硕

□ 本报首席记者 王洋

“人是文明交流互鉴最好的载体。深化人文交流互鉴是消除隔阂和误解、促进民心相知相通的重要途径。”“中国老百姓有一句话,叫作‘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在这里我要说,中国市场这么大,欢迎大家都来看看。”2019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多个主场外交活动中,不断地阐释中国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展现着中国对外开放的自信姿态。“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

这一理念与主张也贯穿于2019年文化和旅游对外交流工作的始终。正如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所说,在不同文明交相辉映、共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文化和旅游领域交流与合作扮演着重要角色。从主场外交活动中文旅元素的精彩演绎,到互办文化年、旅游年的积极互动,再到“欢乐春节” “美丽中国”等品牌打造……以文化、旅游为代表的人文领域交流与合作成果令人瞩目。

助力大国外交 机制不断深化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这一年,中国外交可圈可点,成果丰硕。

2019年4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2019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5月,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举行;11月,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在这些重大主场外交活动中,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入其中,在促进人文交流、增进人员往来、密切国际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6年来硕果累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进展、贡献与展望》报告,对“一带一路”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成果进行了重点阐述;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期间,举办了3000多场文化活动:中外特色歌舞、非遗展示、农副产品展销等活动丰富多彩,让游客充分感受世界风情和中国韵味;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为促进亚洲及世界各国文明开展平等对话、交流互鉴、相互启迪提供了一个崭新平台,在此平台上,文化和旅游积极发挥作用,推动亚洲文明对话迈上新台阶;第二届进博会集展览、交易、论坛、外交等活动于一体,在这里,文明对话、文化交融、旅游合作……中国彰显着迷人魅力,与各国越走越近。

与主场外交相呼应的是密集的元首外交。从年初的意大利、摩纳哥、法国,到年中的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朝鲜,再到全年接近尾声时的尼泊尔、希腊……习近平主席开启的一段段出访行程也为文化和旅游领域带来利好,如互办“文化年”“旅游年”,进一步加强文化和旅游合作。

“中国形成了更大规模也更深入密切的国际文化和旅游交流,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作出了应有贡献。特别是在密切配合首脑外交和主场外交等方面,彰显了文化和旅游的重要作用。”中国旅游研究院国际旅游研究所所长杨劲松说。

夯实人文交往 加强民心相通

作为大国外交的重要成果之一,2019年“文化年”“旅游年”活动非常丰富,促进国与国之间人文往来更加密切,各领域合作更加务实,也为各国人民带去福祉。

(下转第2版)

2020-01-02 王洋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63256.html 1 对外交流丰富多彩 文明互鉴成果丰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