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单位:上海博物馆
该项目作为董其昌书画大展的配套项目,包含了在现场展示的董其昌数字人文互动大屏、“董其昌《各体古诗十九首》辨伪”多媒体触摸屏、画禅室播放的三维动画视频——“四季”等内容。本项目是国内首创将机器学习引入到书画研究的范例,面向博物馆最核心的业务——研究和展示,通过海量数据分析为研究人员提供新的研究视野,使观众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主题人物的发展脉络、社会关系网络以及足迹图谱等。
在学术创新领域,本项目针对书画研究中重要的藏品辨析问题特设董其昌画作双包案专栏,以可视化、可互动的形式将书画辨析研究的过程进行了完整的展示。利用数字化高清展示的优势,在两本几乎相同的《烟江叠嶂图》的辨析中采用全卷比对、局部比对等方式引导观众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同时也为专业人员现场近距离解读研究细节、阐述学术观点带来了便利。
本项目提供了博物馆展览实践中值得关注的一种新思维,是数字人文研究方法在博物馆业务中应用的生动实例,也是博物馆数字展示的一个重大突破,在2018年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上海博物馆“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和“2019年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展示中均受到好评。
专家点评
本项目以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为对象,依托藏品资源和研究基础,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数据间的关联和数据图景,从年表、行旅、交游、创作等角度融汇数据,并通过其广泛的互联反映与董其昌相关的时、地、人、事,使观众不仅能看到展品面貌,更能知道展品的内涵,不仅能知道研究的结论,更能明白获得结论的方法和过程,化可见为可知,打通了博物馆研究与展示间的无形之墙。该项目具备引领性、创新性和可推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