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范诚 供图<图虫网
冬阳高照,暖意浓浓,正筹划着周末去哪里走走,衡山朋友来电说,南岳的银杏黄了,来南岳看银杏吧。
于是我们几个人驱车来到南岳,下榻在一个十分静谧的地方——天溪别苑。
这里位于南岳名山天柱峰与掷钵峰下,周围是成片的古树,郁郁苍苍。一座小院掩映在挺拔的古松和茂密的竹林间,尤显宁静而雅致。更为难得的是,这里离南岳著名的福严寺很近,小路仅两三百米,为我们看银杏提供了便利。
早餐后,我们一路步行到福严寺,穿过高大挺拔的古树林来到寺外。此时,福严寺古色古香的建筑群落跃然扑入眼帘,白墙灰瓦、飞檐翘角,在绿树的包围中分外抢眼。
这时,时间尚早,香客稀少,寺外一片寂静。行走其中,我突然想起唐诗人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的诗句来:“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此景、此境、此情,完全是古诗中的意境,诗人寥寥数语,把它们全写活了。一首好诗能够流传,全在于它完整而艺术地表现着生活的真实。
福严寺大门口有三株银杏树巍然耸立着,据树上的挂牌标示,树龄约有1440多年。两株高的高达36米,最大一株胸径达1.46米,这棵树早些年曾遭雷击,但在枯萎一段时间后又重新活了过来,奇迹般恢复生机盎然。三株银杏撑开巨大的华冠,展开漫天的黄叶,璀璨夺目。
银杏紧靠着庙宇。造型别致的大门、雪白的山墙、古旧的阶梯及院墙瓦檐勾勒出的轮廓,与银杏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就像一幅古老的画。
这时,阳光斜射下来,穿透密密麻麻的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使古寺显得更加生动。特别是银杏的树干和枝叶,投射到雪白的墙上,十分灵动。
我们站在树下仰望着银杏。因为阳光充足和风霜的渲染,树上大部分叶子已经泛黄,树身上的枝叶因为光照少的原因还是青的,也有的呈浅黄色。颜色或浅或深,记录着自然变化的过程,让人遐想,也让人感慨。
微风吹拂,黄色的叶子轻飘飘地落下来,就像一只只蝴蝶在空中舞蹈着,看起来美丽极了。它们轻轻地落到地上,与早先落下的银杏叶叠在一起,不发出一点声响,就像坠入了一片梦幻般的世界。
我在树下伫立、徘徊,有点沉醉了,久久不愿离去。
这时,一阵“飒飒”的声音把我从沉思中唤醒,只见几个扫地僧正在清扫落叶,这是他们的日常功课。我倒觉得这银杏叶不必扫,就让它们在地面堆积着,金黄金黄的,厚厚一层,也是一种美。僧人告诉我,院内还有一株大银杏,很值得去看看。
穿过深深的禅院,我们来到寺院的西侧,这里又有一株古银杏树。
同大门口三株银杏不同,这株银杏的树干还要粗壮,显得树龄更长。树下有一块石碑,记载着它的沧桑历史。碑文说,据《南岳志》载:南北朝陈代光大二年(568年),高僧慧思来南岳后,这株银杏曾受戒于他,说明这株银杏在慧思高僧来之前就已经有了。门外三株银杏据传为慧思亲手所栽,所以树龄相对要小一些,由此足见福严寺几株银杏的古老。可惜这株银杏的主杆在千年的风霜雨雪中断裂了,但留下来五六米高的树身依然挺拔,树身上又生出许多枝杈,枝繁叶茂,生机勃勃,展现着古树顽强的生命力。
这株银杏的叶子正在泛黄,它们是从树叶的边稍开始的,由浅黄,入深黄,再到金黄,然后在瑟瑟秋风中摇落,漫天飞舞,绚烂了一个季节,留下岁月的倩影。
福严寺周边还有许多银杏,它们虽没有这四株银杏古老,但也有数百年历史了。它们用缤纷的色彩,把福严寺装扮得格外绚丽。在我国,古老的银杏从来与名山大川和佛教圣地结缘,受到后辈子孙的敬仰、爱戴与精心呵护,所以有幸保存下来,展示着它们无穷的魅力。
从深秋到初冬,观赏银杏的地方很多,但南岳福严寺的银杏与众不同,人们来到这里,不仅仅是为了欣赏千年古银杏那璀璨的金黄,更主要的,是品味古银杏厚重的历史文化。观古树、赏美景、拾落叶、悟人生,是何等的超凡脱俗,何等的闲情逸致,这是其他地方难以领略到的境界。
Tips
地址:湖南省衡阳市衡山风景区内
美食:衡阳鱼粉、嗦螺、夫子辣椒、鱼丸子
景点推荐:祝融峰、南岳大庙、南岳忠烈祠、石鼓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