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壮丽,我说长江。我是贵州省构皮滩发电厂工程管理部主任袁晓斌。我所在的水电站有一个非常特殊的景象,就是“水往高处走,船在天上游”。通过我们建设的空中水运航道,高原上的乌江“黄金水道”不再有通航的难点。
高原上的乌江“黄金水道”
大学一毕业,我就来到了构皮滩,14年的工作里,我每天都能看到乌江两岸绝壁之下,奔流的江水打起浪花。作为长江上游南岸的最大支流,也是贵州最重要的水上通道。
历史上的乌江被称作“天险”,千里乌江肆意流淌在高峡深谷间。在构皮滩水电站修建前,原有库区河道弯曲、水流湍急、险滩密布,大乌江镇以上河道均不能通航。乌江流域梯级电站建成蓄水后,淹没了多处天然险滩,航道及水域条件大幅改善。
在构皮滩升船机投运前,货船在上游和下游之间还需要通过公路中转才能进入下一河段,一趟就要耽误一到两天时间。
构皮滩水电站
为了解决船只来往的问题,2011年,我们开始在已建成的构皮滩水电站一侧开建一条500吨级的行船通道,通俗地讲,就是让轮船坐电梯、过大坝。
而难就难在,这个电梯要跨越230.5米的大坝。
如何把下游的船抬高到水电站上游河道?我们罕见地采用了三级垂直升船机,船舶相当于需要乘坐三个“超级电梯”。
三级垂直升船机
其中,第一级和第三级采用船厢下水式垂直升船机,最大提升高度分别为47米和79米,而第二级垂直升船机提升高度达到127米,是目前世界上单级提升高度最高的升船机。从下游进入上游,货船坐在“电梯”当中和水一起被提起来,通过通航隧洞穿越山体,再驶过42层楼高的空中航道,货船就这样在构皮滩实现了“天上行舟”。
构皮滩实现了“天上行舟”
为了保证这个超级工程安全稳定运行,我和同事们十年如一日坚守工作岗位,有一年我在工地现场待了336天。在我们的努力下,工程一天天从蓝图变为现实,开展了大量升船机关键技术研究,解决了行业内的技术难题,依托先进装备制造企业的优势“定制装备”,我们用的钢丝绳技术标准比航母所用的钢丝绳还要高。
经过十年建设,2021年6月,构皮滩通航工程正式投入试运行。
俯瞰构皮滩通航工程
如今,来往船舶只需一个多小时就可以轻松跨越构皮滩230多米的大坝,500吨级船舶自此可以一路直达长江干流。
乌江重现百舸争流,展现的是繁荣新气象。乌江依然奔流,天险还在,天堑已在大国重器的一升一降里,化为无形。从小我就知道,乌江的前方是长江。如今,我知道,前方的长江并不远,坐个“电梯”就到了。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旅游研究与规划设计中心总规划师 宁志中:
乌江是长江上游南岸最大的支流,干流总落差超过2000米,径流量接近黄河。构皮滩水电站不仅充分利用了乌江丰富的水能,而且克服了高山峡谷地形限制,创新性地建设了一条“天上的航道”,提升了乌江的通航能力。这为贵州北部的乌蒙山地区、东部的武陵山西部地区,造就了一条连接长江黄金水道的经济便捷通道。这一超级工程既体现了我们治水利水的智慧与技术,而且为这一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监制丨高岩
策划丨沈静文 杨宁
记者丨杜希萌 张兆福
编辑丨杜希萌 章宗鹏 丁骁
音频制作丨李晓东
视频拍摄丨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融媒体中心 熊艳 黄连河
视频剪辑丨陈以恒
后期制作丨蔚天雄
设计丨宋瑜珊 曹懿心
学术顾问丨任慧
专家统筹丨高琰鑫
学术指导单位丨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