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壮丽,我说长江。我叫文扎,是青海治多县人。我是一名作家,我的家乡就是我写作最大的灵感来源。
治多县作家文扎 治多县融媒体中心 央坚东智 摄
“治多”在藏语里的意思是“长江源头”。长江从我的家乡向东倾泻而下,治多县也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县”。
长江在藏语中被称为“治曲”。“治”有母牛之意,而“曲”是江河的称谓。长江源自一座形似母牛鼻孔的山丘,故称其为“治曲”,意思是母牛河。
万里长江劈山越岭、从千年冰川倾泻而出时,有一个气度不凡的名称叫“通天河”。提到通天河,很多人想到的是《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八十一难中的最后一难——“通天河遇鼋湿经书”。虽然是神话,但现实中通天河确实存在,它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是万里长江上游的一个河段。
通天河 索布查叶水源保护青年志愿服务队 才仁多杰 摄
在通天河流域有“万里长江第一湾”,位于治多县立新乡叶青村,长江流经此地,形成近360度的弧形,不管是看江河还是看风景,在整个长江流域众多景点中,这里也是独具特色、无比壮观。
万里长江第一湾 索布查叶水源保护青年志愿服务队 才仁多杰 摄
在古代,800多公里的通天河流域没有一座桥,渡口就是千条路线汇集的枢纽。位于楚玛尔河注入通天河的交汇点,是唐蕃古道上的一条必经渡口,楚玛尔“七渡口”。通天河从源头缓缓爬行到七渡口,已经显露出了大江东去的气势。
西望源头,那铺天盖地而来的网状河道从灰蒙蒙的天地间蔓延而来,仿佛要淹没整个大地。天涯行旅的孤独与乡愁也仿佛要从渡口乘皮筏而过,千古旅人的脚步曾经在这里徘徊。每当此时,我都忍不住感叹,身在治多、以这样的方式认识长江,何其有幸!
治多县作家文扎 治多县融媒体中心 央坚东智 摄
水联结生命。长江源因为丰富的植被资源和生物多样性,自古以来就是野生动物栖息繁衍的王国。治多有民谚说:“卡让雅拉是野牦牛的天地,勒池勒玛是藏羚羊的王国,措尺、邦涌是鸟类的法会地,母亲泉是藏野驴的家园,烟瘴挂是雪豹的乐园。”在这里,居民与野生动物朝夕相处了上千年,这些年,野生动物也是频频现身。
长江源区的兔狲 索布查叶水源保护青年志愿服务队 才仁多杰 摄
2016年4月,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在青海启动。处在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江源国家公园和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遗产地“三重叠加”的特殊地理区块的治多县,是全国生态位置最为重要的县城之一。作为“环保卫士”杰桑·索南达杰的后辈,延续他的工作,我们义不容辞。一代代治多人接力守护,如今,可可西里再没有响起过盗猎的枪声,藏羚羊栖息的家园一派宁静与祥和景象。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我们要发挥长江的源头担当,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藏羚羊 索布查叶水源保护青年志愿服务队 才仁多杰 摄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鄂崇荣:
治多县所在的长江源地区,至少从8000年前开始就有人类频繁活动的痕迹。江源地区在古代是东西方交通和文化交流的要冲。一些考古学者在长江七渡口遗址一带发现大量石丘墓群,这也说明至迟于唐代,这一地区是重要的交通节点。
如今,江源地区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三江源国家公园和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设立,许多牧民在享受生态保护和体制改革红利的同时,记录野生动物的踪迹,观测水位变化,及时清理垃圾,制止各种破坏生态行为,为保护中华水塔,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认真履行着源头义务,担负着源头责任。
监制丨高岩
策划丨沈静文 杨宁
记者丨刘泽耕
编辑丨朱星晓 廉金亮 李璎月
音频制作丨刘逸飞
视频导演丨刘泽耕
视频拍摄丨治多县融媒体中心 央坚东智
视频剪辑丨治多县融媒体中心 申德全 才仁多杰
后期制作丨张永鹏 蔚天雄
设计丨宋瑜珊 曹懿心
学术顾问丨任慧
专家统筹丨高琰鑫
学术指导单位丨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