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建设新高地 拓展新业态 释放新动能

德州:让市民在家门口拥抱“诗和远方”

来源:中国旅游报
作者: 2022-05-18 15:45:49

德州:让市民在家门口拥抱“诗和远方”

夏初的德州,人民公园德荷园里的牡丹倾国倾城,减河湿地公园西岸的郁金香艳丽绽放,吸引着一波又一波的市民留影;在陵城区鬲津湖房车露营基地,众多市民、游客在这里享受房车游的休闲时光……

根据德州市文化和旅游局提供的信息,五一假期,近郊休闲游、生态游、乡村游、亲子游成为主流。近年来,德州市建设新高地、拓展新业态、释放新动力,一幅色彩斑斓的全域旅游图景正在徐徐铺展。

建设新高地 增添本地游新动力

“家门口的景区实在太方便了,不用远途就可以玩得开心,还能涨知识,我们期待能有更多类似的项目落地德州。”一位德州市平原县恩城镇的游客说。

位于平原县的德百奇石观赏园,于五一期间开门纳客。该项目投资20亿元,总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以弘扬奇石文化为核心,建设奇石博物馆、奇石文化特色商业街、奇石博览园等四大功能板块,是集奇石交易展览、休闲娱乐、康养旅游等多业态于一体的商业综合体。

奇幻漂流河、激情造浪池、旋风大喇叭……位于德州市幸福大道的东海天下水世界也于五一期间迎来试营业,水世界以水为主题,是一处集戏水、娱乐、观光、休闲、餐饮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游乐处所。

新景区的建成营业,为德州市民再添游玩打卡地,为德州旅游增添新动力。

拓展新业态 激发老景区新活力

五色的彩旗随风飘扬,白色帐篷扎在青青草地,小朋友追着泡泡跑闹……这是德州乐陵市百枣园“嗨客”露舍营地的热闹景象。4月中旬,乐陵首家露营基地“嗨客”露营在百枣园营业,吸引了众多以家庭为主的自驾团队。搭帐篷、做游戏、观繁星、看电影……丰富多样的露天活动给人们提供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处处欢声笑语,让沉寂一冬的枣林景区焕发勃勃生机。

新上“嗨客”露舍营地项目,成为枣林旅游新亮点。目前,景区借助百枣园正在策划新项目,达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亮点”,破解枣林旅游明显的淡旺季难题。

除此之外,德州多个景点纷纷推陈出新,吸引游客前来体验。

宁津德百杂技蟋蟀谷开展了景区周年庆活动,推出欢乐巡游嘉年华、网红萌宠乐园、滑翔伞展演等6大狂欢主题;德百温泉小镇举办首届烟花盛会,3D裸眼声光水秀、篝火晚会让游客沉浸式感受历史文化;陵城印象大薛庄生态观光园新增了网红彩虹滑道、油桶小火车、网红呐喊喷泉等亲子娱乐设施;庆云县筛选户外景点,推出“人间醉美是五月的天,美不胜收在庆云”的主题宣传,大力提倡近郊游、户外游,拉动旅游相关消费。

释放新动能 展现文旅产业新魅力

在德州,文旅产业发展形成了以齐河为龙头拉动、各县市区多点开花的局面。齐河泉城海洋极地世界、欧乐堡梦幻世界、欧乐堡水上世界、齐河动植物园、中国驿·泉城中华饮食文化小镇,已成为辐射京津冀济的重要旅游打卡胜地。宁津县德百杂技蟋蟀谷公演的大型情景剧《大刀传奇》,不仅为游客带来了视听盛宴,也为景区增添了红色文化内核。德州黑陶城博物馆、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乐陵古韵枣邑度假区、德州动植物园成为山东首批中小学生研学基地……让德州游客不必远足就可体验各种旅游项目。

德州依托大项目,释放全域旅游新动能,加快实施“文化+”“旅游+”“文化和旅游+”“5G+文旅”,不断培育旅游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展示文旅产业新魅力。规模化、高端化、精品化的优质旅游项目的建成、在建,正加快德州市朝着特色鲜明、业态丰富的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目标迈进。

潍坊寿光新增一家国有博物馆

近日,根据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的《关于寿光蔬菜博物馆设立备案的通知》,寿光蔬菜博物馆完成设立备案,成为寿光第二家国有博物馆。

寿光蔬菜博物馆是一家以蔬菜文化为主题的专业性博物馆,2010年4月建成开放,展陈面积2800平方米,文物藏品2920件/套,设有历史沧桑、蔬菜大观、菜乡流韵、展会经典、饮食文化5个富有地方特色的系列基本陈列,展示北辛、大汶口、龙山、岳石文化的丰富遗存。

寿光蔬菜博物馆利用场景复制和文物遗存展示等手段,见证了寿光蔬菜生产源远流长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系统地诠释了蔬菜文化内涵,是普及蔬菜文化知识、扩大蔬菜文化影响、满足公众对文化产品需求、加强青少年现代化农业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寿光蔬菜博物馆自开馆以来,已接待观众500多万人次,受到众多专家、学者的赞誉。 (刘洋)

邹城将推出“中国旅游日”系列活动

今年5月19日,在第十二个“中国旅游日”,济宁邹城市将推出“畅游邹鲁圣地,感悟中华文化,乐游传统古村,感恩最爱母亲”主题活动,诚邀四海宾朋走进孟子故里。

5月19日,孟庙孟府、峄山风景区、上九山村景区将推出线上直播,带领广大游客云游体验。在线下,峄山风景区的“国潮峄山·汉服游园会”、大洪沟民俗文化村的“五月趣玩季”等活动也将给游客带来更多的体验。

5月20日,邹城孟庙孟府、峄山风景区、上九山村景区面向女性免收门票(仅限首道大门门票),诚邀广大市民、游客陪着妈妈一起乐沐儒风享亲情。 

德州齐河打造“四宜”乡村旅游园区

发展乡村旅游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业附加值的重要途径,更是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德州市齐河县文化和旅游局按照“龙头引领+全域突破”的思路,在加快重点文旅项目建设的同时,坚持乡村旅游产业聚集与产业链延伸,打造培育一批“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景区化村庄和乡村旅游园区等项目,以“旅游+产业”赋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赵官大徐村等4个村庄获评省级景区化村庄,中国驿入选“好客山东·乡村好时节美食体验地”,新发展20家三星级民宿等。

今后,齐河县还将重点打造黄河旅游民宿集聚区,发展一批星级民宿,打造一批景区化村庄,实施乡村旅游后备厢工程,培育一批乡村旅游能人,开发一批乡村特色餐饮和特色采摘项目,打造一批乡村旅游土特产伴手礼,带动更多农民就近就业增收致富。

聊城成立黄河文化研究中心

5月11日,由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与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共建的黄河文化研究中心在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揭牌。

黄河文化研究中心将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召开学术会议,深入研究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深入研究阐释聊城黄河文化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深入研究总结治理黄河的典型经验,形成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

近年来,聊城市积极整合政府、高校、社会团体、科研机构等研究力量,力争把黄河文化研究中心打造成为优势明显、富有特色的黄河文化高水平研究智库。 

“中国旅游日”(威海)宣传月暨第六届文旅惠民消费季活动启动

日前,2022年“中国旅游日”(威海)宣传月暨第六届文旅惠民消费季活动启动。围绕“感悟中华文化 享受美好旅程”主题,积极开展“好客山东XIN体验”“山东人游威海”“导游带你云旅游”“达人自驾打卡直播”等12项线上主题活动,发布“千里山海·自在威海”旅游攻略,推出151项近郊游、户外游、周末游等微度假产品,通过云直播、云推介、云共享的方式,与全国网友、广大市民和文旅企业,共同开启威海“微度假”模式,共赴山海之约。

威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的“千里山海·自在威海”旅游攻略,包括“花漾桃夭·寻花之旅”“蔚蓝海岸·沉璧之旅”“诗画田园·阡陌之旅”“红色经典·研学之旅”“民俗文化·乡风之旅”“亲子时光·采摘之旅”“休闲养心·露营之旅”“穿越山海·慢行之旅”8大精品自驾游主题游线路。

同期启动的第六届威海市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通过威海市级财政拨付补贴资金,实现景区(点)门票、文创产品和文旅商品的降价促销,以真金白银贴补,为文旅企业“减负”,让消费者享优惠。针对A级景区门票,推出5折惠享券,半价即可入园揽胜;围绕乡村采摘、阖家游乐、休闲海钓等观光游乐类产品,推出7折畅游券;针对威海手造、非遗体验等文创企业,也将推出专场体验券7折优惠。下一步,还将结合重要时间节点,适时策划推出系列主题活动,以多业态联动扩大活动影响力。 

2022年“中国旅游日”东营分会场活动举办

5月15日,2022年“中国旅游日”东营主题活动在东营市利津县东津渡教育康养度假区举办。

启动仪式上,东营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了“醉氧之旅”“研学之旅”“田园之旅”“寻迹之旅”“乡情之旅”“慢享之旅”6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推出了系列优惠政策。活动招募了150余名涵盖旅游企业人员、抗疫工作者及普通游客的旅游体验官,打卡精品旅游线路,体验黄河岸边乡村魅力。活动当天,导游带您云旅游、人在旅途随手拍、农旅产品直播助农、非遗产品网络展播等线上活动同步开启。

本次启动仪式结合“艺游东营”大型演出活动,通过演艺、展览进景区的模式,为市民和游客奉上了一场文化盛宴,在丰富和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进一步促进了文化和旅游融合。

近年来,利津县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旅游+”,加快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先后规划建设了凤凰城滨河休闲旅游区、东津渡教育康养度假区等一批全域旅游项目,进一步打通黄河景观廊道,推出了一批生态游、乡村游、研学旅行线路。

济宁金乡县:“送戏下乡”按需下单 文化惠民入人心

为推进“送戏下乡”文化惠民工作,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近年来,济宁市金乡县文化和旅游局积极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积极探索“送戏下乡”新模式,通过手机直播、智慧文化广场等形式,让群众多场景、多方式享受到文化惠民福利。

“真是太好了,没想到在地里干着农活也能听到看到这样精彩的大戏。”兴隆镇的张先生在田间休息时,一边看着手机直播一边感慨道。

“为了让更多的群体享受到文化惠民的福利,我们采用录播形式将视频投放到县有线电视平台,老年人也可以不受直播限制,随时想看就看。”金乡县文化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继续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目标,不断加大文化惠民力度,真正把文化惠民“惠”进群众心坎里。 

济宁推动孔府食礼文化创新传承

为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孔府食礼文化,筹备好2022年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近日,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围绕孔府菜餐饮品牌打造多次召开研讨会议。

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二级调研员郑庆军表示,要坚持守正创新,把济宁的饮食文化推向新的高度。孔府菜的传承既是文化的传承,也是技法的传承,同时也是气质的传承,孔府餐饮文化作为济宁市文化旅游发展的特色资源,其发展与传承需要旅游餐饮同行的共同努力,共同承担起弘扬孔府餐饮文化的责任和使命,与时俱进,打造出一批特色宴席、创新菜品,将孔府菜弘扬光大,促进孔府菜高质量发展。 

日照启动第六届惠民消费季 发布“经山历海”摩旅线路

5月14日,日照“经山历海”摩旅线路发布会暨第六届日照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启动仪式在日照市博物馆西广场举办。

日照市精准定位高端自驾游产品,打造了306公里的日照“经山历海”摩旅骑行自驾线路。这条环形线路,自“驾游东方海岸零起点”标志碑开始,一路“经山历海”,有彩虹般的齐鲁风情5号线、“沭水拖蓝”的沿河公路、茶香萦绕的百里绿茶长廊……

日照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同步启动,该活动已连续6年开展。今年市、县两级财政将落实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资金150余万元,通过合作电商平台发放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券,已征集消费季合作企业90余家,发放了价值10万元的惠民消费券。

后疫情时代 文旅新媒体如何破局营销

近年来,受游客出游半径收缩、人口流动性受阻等诸多因素影响,旅游业不断受到冲击,但同时也要看到,文旅行业是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的朝阳产业,消费需求潜力依然巨大。后疫情时代,如何释放和承载被压抑的文旅消费需求,成为时刻牵引青岛文旅人的命题,文旅新媒体营销在其中便显得尤为重要。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环境,如何打好文旅新媒体这张牌,掌握流量密码实现营销破局,需要广大文旅人不断深入探讨。

笔者认为,旅游行业本质上是对“人”的服务,在营销宣传过程中精准把握游客心理需求和出行规律,是青岛文旅新媒体破局营销的基础。而要想借助UGC(用户生成内容)模式形成传播裂变,则需要矩阵化营销、共情化表达、沉浸式传播、精准化推送共同发力。

一是矩阵化营销,开辟全媒体发声阵地。“酒香也怕巷子深”,在“互联网+旅游”当下,为了让优秀文旅资源更广泛地“被看见”,需要紧跟潮流和用户喜好,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抖音、小红书、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对文旅资源进行广撒网式宣传造势。诚然,矩阵平台的选择也需要从用户出发,毕竟用户愿意把时间花在哪里,哪里才有营销优势。选择适合的平台和推广方式是营销宣传关键的一环,选对平台才能更有针对性地了解用户需求和观看习惯,从而更好地进行内容的生产、创作与发布。

二是共情化表达,以情动人产生共鸣。王国维先生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景物只有寄托了情思才能有灵魂。谁能打造出动人的故事,谁就可能赢得话语权。这就需要在营销宣传过程中采取共情化的表达方式,将静态之景情感化、人性化、故事化,满足游客生理、心理休憩,表达爱情、亲情、友情等多重情感的需要,加深记忆点,让游客受到尊重、得到实现自我心理需求的满足。对于目的地和景区宣传而言,需要通过宣传塑造人格化符号,加快建立文旅品牌与用户之间的情感关系。比如,一提到青岛,就想到栈桥、青岛啤酒、五四广场;提到重庆,就想到解放碑、洪崖洞、轻轨穿楼的“4D魔幻”;提到西安则想到摔碗酒、兵马俑等。

三是沉浸式传播,让游客身临其境。近年来,沉浸式文旅项目火爆,年轻游客也更加注重旅游“沉浸式体验”。文旅新媒体传播也要顺应这个趋势,注重传播“体验”,站在不同的用户视角,通过多样化的传播手段呈现立体化的视觉效果,结合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通过制作美景展示、游玩攻略、景区(点)优惠信息、美食推荐、露营指南、微度假、微旅游、自驾游等广大游客喜闻乐见的文旅宣传内容,合理利用图文、直播、动画、动漫、视频、AR、VR等多样化传播方式,再加上虚实结合的空间营造,打造线上沉浸式环境,使游客得到身临其境的感受。以单一景区为例,旅游资源丰富的景区,其传播视角也是多元的,不能仅局限于某一个打卡点。通过多角度、多场景的传播,使游客通过更多元的视角感受景区魅力,不仅能看到“出片”的风景,也能设想自己能得到什么样的体验,形成预期,从而影响出游决策。

四是精准化推送,增强传播针对性。文旅宣传推广应做到“内容为王”,不仅需要内容有价值还需要有“看点”。然而,“看点”对不同年龄、不同人群来说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受众的关注点和需求,通过差异化内容传播实现精准营销推广。以如今的传播核心人群之一——“Z世代”为例,据数据显示,“Z世代”社交及消费需求旺盛,更容易被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平台的内容种草,愿意在短视频等平台花费大量时间去体验、计划乃至到最后付出行动。因此,在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年轻群体关注的平台,应洞悉并理解平台用户的需求和兴趣,真正将内容种草和需求匹配起来,实现同频共振,进一步满足消费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