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民族发展中心主任刘蕾接受了本报专访。她向记者讲述了家乡街津口赫哲族乡发展旅游的生动实践,同时也结合自己对家乡旅游业的调研,对下一步旅游业发展提出了建议。
刘蕾提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旅游业成为很多少数民族地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但是,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受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旅游业发展面临一些困难,尤其是在疫情影响下,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高层次人才缺乏、文旅产品同质化等问题凸显。下一步应加大扶持力度,让少数民族地区得以更好发挥优势条件,更好发展旅游业,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刘蕾表示,旅游业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带动作用,能够带动地区其他产业快速发展。旅游业还能够弘扬民族精神,传播先进文化。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具有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和民族风情,因此发展旅游业也具有优势。
“我的家乡街津口赫哲族乡,就是一个依托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特色成功发展旅游业的一个典型。”刘蕾介绍,街津口距同江市市区40余公里,与俄罗斯隔江相望,是赫哲族聚居地,民族特色、边陲风情独特,吸引了很多游客。在同江大力推进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街津口旅游业作为重要支撑点也获得了较大发展。“十三五”期间,街津口赫哲族旅游度假区以赫哲民俗文化为核心,落实投资约5000万元,建设了游客中心、停车场、表演舞台、祭江台等基础设施,以及婚礼广场、祈福广场、伊玛堪广场、鱼骨广场、森林之路、寻神之路等16处景点设施,丰富了旅游度假区的文化内涵,极大提升了服务质量,2019年晋升4A级旅游景区。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民族发展中心主任 刘蕾
刘蕾还介绍,2021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家乡的旅游业仍然取得了积极成效。街津口北山文旅综合体项目、街津口中医药小镇等重点项目顺利推进;三江口—街津口界江游船已开通运营。街津口还打好节会品牌,提高旅游热度,尤其在冰雪节会方面,于街津口莲花河建设了冰雪游艺园,围绕“赫哲故里•冰雪街津”主题,举办了冰雪跨年系列活动;成功举办了迎宾节,引入旅游专列,累计接待省内外游客11万余人次。
“过去几年,经过诸多努力,街津口旅游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相对于较发达地区仍有很大差距。”刘蕾说,总体来看,旅游产业规模较小,联动性不强。目前,游客以本地及周边市民为主,游客在餐饮、住宿、购物、体验等方面的延伸消费有限。同时,旅游企业普遍规模偏小,缺少大型骨干龙头企业,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尤其是高层次、专业型文旅人才较少,精通文旅产业经营管理人才更为短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旅产业的发展。
刘蕾表示,近几年,疫情给旅游业带来较大影响。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动态调整文化和旅游场所开放政策,一系列举措使受疫情冲击的旅游业实现稳步复苏,然而,旅游业仍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街津口旅游业同样如此。
为此,刘蕾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和旅游业疫情防控相关的投入;建立常态化、全程式、系统化的危机管理体系,从应急管理法规制定、管理机构设置、危机前预警、危机后保障等各方面做好准备;在鼓励产业发展、资金引导、项目用地、财税支持、奖励办法、培育壮大文旅产业市场主体等方面出台政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鼓励引导民间投资参与文旅产业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