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专题>

一、疫疠记录与地理数据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中国是世界各国中关于疫疠、瘟疫、瘴疠等历史记载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和研究,可以得出一些规律,这些规律对我们今天的抗疫工作和社会稳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中国历朝历代都有相当丰富的疫疠记录。在“中华经典古籍库”中搜索“疫疠”“瘟疫”“瘴疠”等关键词,共得到5346条记录。如果把各地的地方志也放进来的话,这个数量还要更多。

除了国家官方资料和地方史料记载以外,历代游记对疫疠事件的记录也屡见不鲜。比如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记》里就有好几处疫疠的记载,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里也有关于疫疠的内容,此外如《徐霞客游记》、明朝西方传教士曾德昭所著《大中国志》、清朝英国使臣乔治·马戛尔尼、约翰·巴罗所著《马戛尔尼使团使华观感》等,都对中国疫疠作了很多记录。

总结相关记载,我们会发现一些规律。其一便是历史上瘟疫的发生数量不断增加,但发展周期不断缩短。这样,我们就可以有心理上的准备,瘟疫这类事情,过段时间就会发生一次,有很多原因会导致其发生。其二是疫情过后人口流动性常会出现报复性增长。而文旅行业非常依赖流动性,流动性出现报复性增长,就意味着文旅行业也会出现报复性增长,二者互相关联。

从疫情地理学观察,第一个特点是疫情灾害的地理分布和人口分布重心基本重合,也就是说人多的地方,瘟疫发生的概率更大,历史上如成都平原、长三角等人口密集区域,都是疫疠记载较多的地方。同时还有距离衰减规律。就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来看,以湖北武汉为中心,周边湖南、重庆、广东等省市因为距离近,人口交流概率大,疫情发生率也随之升高,而湖北省内的孝感、黄冈、荆州、咸宁等城市也成为疫情次生灾害区。大数据告诉我们,离湖北越近,疫情越严重;越远,疫情越轻。相应地,离湖北较远的地方可以早点启动复工,而离湖北越近的地方越要谨慎。

从疫情地理学观察的第二个特点是经济的空间连接度。比如浙江温州疫情比较严重,这主要取决于经济联系,因为有大量温州人在湖北做生意,他们移动性强,导致温州疫情也比较严重。

二、处于高度不确定性中的文旅生态

什么叫旅游?旅游就是人们离开自己惯常所处的环境到异地去,在途中或者目的地开展的探索和体验活动,这是自古以来人类游历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因此,文旅行业高度依赖流动性。疫情一来,吃、住、行、游、购、娱都受到影响。疫情防控期间,社会宏观流动也受到很大限制,春运成“空”运,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都受到非常大的影响。与中国相关的国际航运同样严重受阻,全球运力总体下降,导致中国入境游、出境游受到重创。与此同时,城市内的客流量也严重下降,相比于2019年,2020年城市地铁客流下降明显,这些使得春节黄金周的消费市场遭遇毁灭性打击。

文旅行业的另一个特性即脆弱性。度假、休闲、娱乐等文旅消费都是非刚性需求,所以具有脆弱性。一旦暂停运营,景区、旅行社、酒店、餐饮就遭受重创。

既然提到文旅行业的脆弱性,我们也不要忘记,历史的经验证明,与文旅行业高度不确定性相并存的是它的强鲁棒性。什么叫鲁棒性?就是在异常和危险情况下,系统生存的能力。中国2003年的SARS、2008年的汶川地震,东南亚的海啸,美国的911恐怖袭击事件等各种危机后,文旅行业都受到了致命打击,但几个月的危机过后,其强鲁棒性和超强生存能力就显现出来了,这点大家要有信心。

鉴于文旅行业不确定性和强鲁棒性并存,对于政府、业界和学者来讲,就要研究在疫情干扰下,文旅行业的不确定性有什么特点,如何根据这种特点,提出相应的管理方法。对此,我有如下建议:一是建立制度保障,精准施策,不能一刀切,实现应急常态化管理。二是分层战略,不同层级的政府与社会之间要分工明确。三是信息透明公开,要从事件的性质、出现概率、发展方向等角度,提出管理措施。四是多利益主体的共同参与,做到多部门参与、多学科协作、多领域协同。

综上所述,整个文旅行业都处于不确定性当中。作为文旅行业的从业者,我们要有坚强的心理,同时拥有应对紧急状况的各种预案,以及良好的不确定性管理的能力。

三、后新冠时期社会价值变化与不确定性管理

后新冠时期,社会价值会发生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具有哪些不确定性,文旅行业如何应对这些变化?

这次疫情唤醒了全民的生命意识,社会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会回归生命、生活、生态的本质。近日,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显然,我们对自然的干扰破坏不仅仅停留在“吃野生动物”方面,人类大规模工业化对自然的影响和破坏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我想,通过这次疫情,整个社会对这方面的价值观会高度认同。

另外,社会价值会沿着生活质量、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重大调整。通过这次疫情,社会价值观转变以后,大家在很多地方就能形成共识,不再像过去那样快速、只图GDP、不顾成本地发展。后新冠时期,社会心理会有危机感上升、社会凝聚力提高的变化。

所有这些社会价值、社会心理的变化,会造成一个更深层次的变化,那就是后现代社会的演进速度加快,“韧性城市”引领社会变革,过去改革推不动的,疫情后可能推得动了,这是疫情造成重大损失后一个很大的收获。

社会价值、社会心理的变化也会导致行为上的变化。比如国民卫生意识可能提高,日常生活更加注重卫生,全国乡村、集镇、城市的环卫条件会有较大改善。

从经济发展来讲,有学者把疫情下的企业分成三种:一种是获益型业态,包括日用品、医疗和线上消费等。一种是补偿增长型业态,包括零售、健身房、线下教育等。一种是承压型业态,包括餐饮、娱乐体验、短途通勤等,其整体受疫情冲击最大,消费低迷,产业链沉寂严重。不同业态受到的压力不一样,相应采取的不确定性的管理方法也会不一样。同时我们发现,中小微企业成为疫情中最大的承压者,这也是为什么各级政府都在推出一系列政策支持和扶持中小微企业。

后新冠时期,经济上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

一是“宅经济”悄然成型。出现了很多线上办公、线上授课、线上买菜、线上健身、线上娱乐以及线上问诊等,疫情结束后,远程办公、远程教育会形成一些新的产品和竞争。

二是疫情防控期间,很多博物馆推出了“线上博物馆”,线上旅游异军突起。但是疫情过后,这些线上旅游产品还能保持下去吗?或者说线上旅游能取代现场旅游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人是社会动物,需要现场交流,地理学上叫“恋地主义原真性”,就是说你必须到历史事件发生的那个地方去,比如项羽和虞姬生离死别的地方,那个地方可以没有任何建筑,竖个牌子就会有很多人去看,这是网络所不能代替的。但是通过线上博物馆,游客可以看到高清的、平时无法得见的书画藏品,我相信这种形式,未来基于5G通信技术,还是会对整个文旅行业有一些改变。未来更多的是把线下“恋地主义”体验需求与线上文旅产品呼应起来,考虑文旅业态如何在线上线下进行结合。

三是科技的应用方向。中国智慧城市做得非常好,但这次防疫暴露出来,武汉多部门大数据共享壁垒森严,数据割裂严重。那大数据有什么用呢?所以,智慧城市,智慧的根本不是设备,而是人本身。相信未来中国公共管理领域的科技创新会面临全新挑战,需要克服线下管理的短板。因此,我预测,未来城市的韧性、城市的多部门大数据整合、高效的IT技术和物流网体系以及保证产业链的完整性、系统性,会是科技成果的应用方向。

当前,面对文旅行业的不确定性,应该如何管理?我提出4个“制宜”,即因地制宜、因期制宜、因品制宜、因行制宜。因地制宜是要响应距离衰减规律,按地级市市域范围,不同地区提出不同的疫情防控与复工生产的不确定性管理方法。因期制宜是在疫情发展拐点,根据疫情发生概率和发展阶段采取不同治理方式。因品制宜是依据户外、室内、市区、原野等不同生态环境、不同旅游产品,制定管理措施。因行制宜是依据旅游者流动行为,根据交通工具、出入口、景区游览、接待设施处的不同游客行为规律,采取不同的监测、控制疫情措施。

四、疫后3年文旅行业发展的新机遇

从今年五一小长假开始,接下来3年,文旅行业发展会有哪些新机遇?首先是,文旅行业地位更加稳定,更加重要,因为中国的经济结构与2003年“非典”疫情时相比,已经完全不一样了。2003年,第三产业的贡献率是32%,如今第三产业的贡献率已接近54%,而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主导产业之一。

从第三产业的增加值来看,现在是53万亿,而过去是3万亿,十几倍的增值。这说明,第三产业引领产业结构调整,文旅产业将会成为调结构、促发展的主要抓手。文旅产业对于社会稳定、国家发展以及国家的改革大方向都非常重要。当前是文旅产业升级的一个好机会,要实现以人为本,科技引领,线上线下同步发展,由观光向度假,由“一日游三国”变成“三周呆一地”的产业发展转型。国民旅游价值会发生转向,除了继续重视观光益智方面的产品外,像户外游憩、休闲娱乐、田园乡居等具有“疗伤”作用的产品也会受到追捧。

疫情过后,旅游产品会出现一些新变化,如健康旅游、养生旅游、线上IP转化为线下体验,尤其度假产品的补偿需求会增多。中国旅游长期以来存在以门票经济为主的问题,而门票经济实际上就是观光产品。现在因为疫情,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态度改变了,社会价值观发生了重大变化,所以度假产品会出现补偿需求。

最后,我还要重点讲一个概念——居住旅游。居住旅游曾经被叫作“第二住宅”,但“第二住宅”只是一个物质形态,而我们讲的“居住旅游”是一个旅游产品系列,二者不太一样。过去一些旅游地产模式,包括万达文化旅游城模式、西安曲江新区模式等,都离不开部分公共空间开发,周边配套一批房地产项目,但这类模式不能算成居住旅游。居住旅游产品形态上分为两种,一种是环城市的第二住宅或距离城市两小时车程以内的第二住宅,第二种是远程的旅居移民。旅居移民就是为了享受像三亚、西双版纳、大理、厦门的优美风景、良好的度假条件,移民到这些地方买房子,住下来。我认为,居住旅游在未来2至5年里有非常大的发展机会。因为通过这次疫情,大家都知道了人口越密集的地方,生活质量越差,有噪音、雾霾等各种污染,被病毒感染的概率也更高。